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1943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146篇
航天   5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UVE)微孔加工作为一种特种复合加工技术,是提高难加工材料微孔加工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UVE微孔加工中,根据超声振动作用形式不同,可分为电极振动、工件振动和工作液振动3种微孔加工方式.电极振动的UVE微孔加工中,超声频率一般为20~40kHz,超声振幅为5μm左右,材料去除率可提高40%~60%,...  相似文献   
992.
993.
利用波长为248nm的KrF准分子激光对液晶聚合物材料进行了融蚀实验。系统研究了单位脉冲融蚀率及材料单位体积融蚀能量与入射激光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恒定的激光能量密度下,融蚀深度与激光的脉冲数成正比。融蚀率是能量密度对数值的线形函数。单位体积融蚀能量与激光脉冲能量密度成正比。此外,由于热效应和加工所产生等离子体对激光能量吸收等因素的影响,融蚀率还与激光脉冲重复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数控加工仿真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是提高数控机床使用效率的关键,直接影响产品生产的周期和效益。传统的检查方法是在数控机床上进行试初,既费时又费力。而利用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刀心轨迹,进行加工仿真,来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正确性,既方便又快捷。本文介绍了平面类零件数控加工仿真程序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95.
微重力效应的物理解释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微重力效应及其分子物理学解释,万有引力的单极性决定了它的累积性和宏观性,重力对自由分子的影响是微科其微的,然而在流钵,特别是在液体内部的具体条件下,重力对流体内部分子集团产生明显影响,以宏观的静压强形式表现出来。而当重力变小,变微,流体内部的静压强也就趋于消失,由静压强产生的二级现象,如异相沉降或浮泛。同相的浮泛对流,液体自约束成球形,也就消失,这些就是微重力的一,二级物理效应,本文认为,Bossinesq近似对于流体而言实质上是线性热力学假设或近平衡态假设,可以用初始平衡态的物性参量表征临界点时的无量纳数,提出一种重力消失诱发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蜕变的猜想,从文中导出的瑞利数Rα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的消失,可以使瑞利数的值从远离平衡态的湍流蜕变到稳定流动的瑞利-贝纳对流胞,甚至是没有宏观流动的平衡态,最后,将本文给出的理论解释模型应用到空间材料加工所需微重力水平的估算、窨材料加工工艺的微重力利用准则和空间装置中气体自然对流传热状态模拟的低真空和微重力的互换性方面。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刀法确定电极初始间隙,进行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的平缓流动更新比保持电解液静止的加工状态更加稳定。当脉冲宽度小于25 ns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会显著下降。脉冲宽度为40 ns,电压幅值为4 V,占空比为1∶10时,可以实现稳定的加工状态,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997.
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新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文中通过正交试验 ,分析了水平双轴回转电火花加工中影响加工速度、电极相对损耗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为加工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降低数控电解铣削时阴极流场的波动和不均匀性,提高工件的电解铣削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针对叶轮电解铣削中螺旋线刃阴极结构,建立其流场模型,采用标准K-ε模型对叶轮加工时铣削阴极流场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内部流道结构和加工工艺参数对电解液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并结合模拟结果对阴极结构进行了改进。最后以叶轮为加工对象,在数控复合电解铣削加工中心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铣削用电解阴极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提高曲面端铣加工的效率,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刀具在各切触点处沿切宽最大的进给方向运动。复杂曲面上各点处的切宽最大进给方向常呈现区域化分布规律,基于单个加工区域的传统端铣轨迹生成方法仅能得到局部优化解。本文给出了平底刀端铣曲面切宽张量,将切触点处的最优进给方向求解转化为张量特征方向的求解,并基于切宽张量场的退化性质,提取三分退化点为曲面多个加工区域的交点,进而以相交点为起点、以最优进给方向为切向构造曲面内部边界,将曲面划分为一系列加工区域,各加工区域的最优进给方向分布连续,分别生成各区域的加工轨迹。该方法在CATIA CAM系统中实现,选例进行了应用验证,与传统的曲面加工轨迹生成方法相比,基于切宽张量的平底刀端铣分区加工方法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以新型高温渗碳不锈航空齿轮钢圆柱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GB/T 14230-1993规定的"B试验法"开展了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并对轮齿的断裂的失效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三种造成轮齿断裂失效的诱因:表面碳化物、表面缺陷和内部碳化物.其中,表面碳化物对轮齿弯曲疲劳寿命的影响比内部碳化物和表面加工缺陷都要严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