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8篇
航空   15篇
航天技术   8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10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强度与环境》2014,(5):11-11
<正>2014年10月23日,中国航天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航天八网)2014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召开。会议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试验与检测武汉分中心、可靠性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来自全国30余个科研单位及高校的领导、专家、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共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唯一的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环境工程》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内航天器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唯一学术、技术性期刊,广泛报道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成就,主要涉及空间环境、空间环境效应和模拟以及材料科学等。  相似文献   
14.
《强度与环境》2011,(4):64-64
1《强度与环境》(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导弹、运载火箭及航天器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方面专业技术刊物,1974年创刊。《强度与环境》经原国家科委批准,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登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3919,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1-1773/V。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邱吉宝研究员、北京卫星环境工程所向树红研究员、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张正平研究员共同编著的《计算结构动力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将大型复杂的工程结构离散化为多自由度系统,主要介绍其运动方程的建立,振动特性与响应的分析,特别是自由度数很大系统的振动分析。全书以工程应用为目的,以应用理论为主要内容,从理论、方法到以实例说明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振动理论的系统性介绍。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环境工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探讨。文章指出:开展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环境试验评价及防护技术研究,是航天器环境工程的长期重点发展方向;开展月球探测器特殊环境效应与模拟试验技术的研究,是探月工程的需求;航天器环境效应综合预示系统及航天器虚拟总装工艺技术,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空间环境天地一体化应用系统和建立空间环境试验与总装生产体系,是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环境工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 2 0世纪航天器环境工程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 :在航天器研制中 ,环境工程和环境试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验证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环境效应、环境模拟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则是环境工程的基础 ;而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大大促进了整个环境工程和试验技术的发展。在新的世纪 ,环境工程的发展在继续努力降低环境试验的费用和时间的同时 ,提高环境试验的效果 ,使整个环境工程对保证航天器可靠性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了中国在 2 1世纪发展航天器环境工程需要努力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指出在我国推行环境工程已具备了基本条件。国防科工委 36条的颁布 ,为加强环境适应性基础技术研究和推行环境工程提供了文件依据 ,GJB 42 39的制定为装备寿命期各阶段开展环境工程工作提供了标准依据。文中列出了 36条中有关环境工程的内容 ,并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最后提出了要在我国全面推行环境工程急需进行的工作 :加强对环境工程的宣传 ,开展深入的环境基础技术研究和环境数据积累 ;建立以环境工程技术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并尽快制定其下层标准 ;要加强组织和培养 ,以尽快形成一支环境工程专家队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放大试验规模(处理量1 m3/h)的H2O2(过氧化氢)/UV(紫外线)/O3(臭氧)氧化技术处理肼类推进剂污水,在30.0±1.6 ℃,pH=9.0±0.2的条件下,研究肼类的过氧化氢增强光解臭氧化降解。对比不同氧化技术的协同效应以及对污水降解的影响,重点考察过氧化氢、紫外线、臭氧和初始浓度等工艺参数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对氧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COD去除率提高27.66%,肼类的降解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投加量、紫外线辐射强度、O3投加速率和水质地提高而升高,随着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在最佳工艺下,处理5 000 mg/L质量浓度的废水,处理60 min时,COD去除率分别为98.62%(偏二甲肼)、99.17%(甲基肼)、99.94%(肼)和93.25%(单推-3)。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环境工程剪裁技术对某冲击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引用标准评定为"超差"的试验,当考虑到试验件结构的特性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后,试验结果是有效。首先分析造成超差的原因为天线组件的剩余响应,然后通过频域数字滤波进行数据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