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航空   882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122篇
航天   2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无尾桨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尾桨概念及带环量控制尾梁的直升机模型在风洞中和旋翼下的测压实验,主要研究动量系数和缝隙几何参数对圆柱尾梁上气动力的影响;另外,对环量控制尾梁上的流动状态也进行了显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环量控制尾梁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总出流比对带肋和双排出流孔通道流量系数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研究的通道入口雷诺数为3×104~1.5×105,通道总出流比为0.09~0.22。结果表明:通道总出流比较小时,流量系数沿流向减小。通道进口雷诺数增加,流量系数先增加,之后基本不变;通道总出流比较大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各工况下总压系数沿流向依次经历迅速减小、基本不变、继续减小的过程;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为6×104~9×104时最小;出流比增大,沿流向各位置上的总压系数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3.
交联聚硅氧烷的热降解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TGA-IR研究了交联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含10%、16%苯基硅氧烷链段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降解行为,并用FTIR分析了聚硅氧烷的热分解产物。结果表明,在300℃以上,交联聚硅氧烷热降解的主要产物为环三硅氧烷和环四硅氧烷,裂解反应既在分子链内发生也在分子链间发生。在惰性气氛下,苯基硅氧链段的引入未能提高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环控导管使用时管嘴断裂,通过失效分析,查明了是由于导管的焊接质量差,在焊接残余拉应力、装配应力及使用时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焊趾处形成了疲劳源和疲劳裂纹,产生了疲劳断裂,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5.
FMS设计的关键在于其控制器的设计,设计的难点在于解决复杂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FMS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即活动环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事件驱动的思想,能使复杂的关系得到较清晰的描述和较简单的处理。  相似文献   
26.
采用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以旋翼涡环状态试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负扭度变化对旋翼扭矩、拉力平均值及脉动幅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桨叶负扭度对直升机涡环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生向台阶层流边界层分离产生的剪切层在再附前的发展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时均速度、湍流强度及剪切层厚度等的分布特性,并研究了来流湍流度对台阶后流场湍强度分布及剪切层发展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台阶后有一个流速降低的区域,对此从涡动力学的角度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28.
29.
开展了矩形通道内微小狭缝肋的换热和流阻性能的多目标优化研究。选取缝宽、相邻缝间距、狭缝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与壁面距离四个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获得了Pareto最优解。分析了Pareto最优前沿面上四种优化方案下微小狭缝肋的流动和传热热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小狭缝肋的换热能力与实心肋相当,而流动阻力有所降低,肋壁的换热均匀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