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56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一种新的联想记忆系统及其学习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新的联想记忆系统--基于牛顿前向插公式的联想记忆系统(NFI AMS),用以实现在任意阶多变量多项式函数的高精度逼近,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并证明了在通常情况下对于任意多变量连续函数,NFI-AMS的学习总是以任意精度收敛的.该系统较之传统的CMAC类型的AMS,具有所需供学习的样本点较少,学习精度高和存储单元空间较小的优点,且比多层BP网络具有学习算法简单和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可望在智能控制与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2.
针对空天飞行器研究助推段牛顿迭代制导初值生成方法.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助推段制导参数,推导了迭代制导算法公式.重点分析了影响收敛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迭代初值对其有较大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理论推导与数据插值融合的迭代初值求解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可以实现空天飞行器助推段迭代初值与制导参数的快速生成,收敛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利用在PPN近似中给出的天体的近黑点进支的理论式对于对行星、卫星和双星的近星点进点进行的二阶后牛顿效应做了数值估计,估计的结果已在表1-4中给出了。对于四种天体,其中以双星的效应值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5.
本文指出了文献在讨论牛顿势的Lorentz收缩对卫星运动方程的影响时的错漏,同时根据Lorentz变换下等势面的变化方式对卫星运动方程作出了相应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6.
经过长达四年的谈判,美欧于2007年3月2日达成“开放天空”的协议,允许欧盟成员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从欧盟境内任一机场飞往美国境内任一机场,反之亦然。而目前,欧盟航空公司的飞机只能从本国机场飞往美国。2007年4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欧美峰会上,双方正式签署了该协议。协议将从2008年3月30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7.
文章研究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及在牛顿三个定律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一些模糊认识,对认识牛顿三定律之间的关系和理论的完备性和逻辑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指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实质是给出了一个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不存在加速度的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惯性系而不是力的定义,而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只对惯性系才成立。惯性系也不能用牛顿定律成立与否来定义。  相似文献   
108.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辉  袁建平  方群 《宇航学报》2007,28(5):1100-1104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是下一代单级入轨和高超声速巡航研究的重点飞行器。其机身/发动机组合对飞行器动力学影响不同于常规飞行器,不能通过常规的气动分析方法对整体飞行器进行气动力计算分析。提出了利用激波膨胀波理论计算飞行器上表面的气动力,利用二维流场中的牛顿激波理论计算飞行器前体下表面的气动力,采用一维定常流模拟发动机内部工作流场,膨胀波理论计算飞行器后体气动力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整体气动分析方法。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回顾古代东西方微积分思想的萌芽及微积分创立前夕欧洲的思想社会背景,论述了导致微积分产生的几类基本情况,构造实例再现了牛顿发现微积分的全过程,并指出牛顿、莱布尼兹各自独立提出较完整的微积分理论,从而推动人类科学进步。  相似文献   
110.
对流函数法,流线曲率法和欧拉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六条适应性的结论。从方程体系,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同时对某三级轴流压气机进行了校核,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表明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因此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灵活运用三种方法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