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346篇
航空   1832篇
航天技术   287篇
综合类   306篇
航天   50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温射流冲击大丝束碳纤维实验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大丝束碳纤维在射流冲击作用下的展纤机理,设计了高温射流冲击试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并引入极差这一指正参数,参数化地分析了热气流喷距、纤维丝束跨距和纤维丝束张力对展纤效果的影响。建立高温射流流场的三维CFD模型,通过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射流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分布来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获得流场中心平面上的速度分布云图,并对高温射流冲击作用下纤维壁面的压力和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CFD仿真和射流冲击试验的结果较好地吻合,通过分析结果得出适合于48K大丝束碳纤维展纤的最优工艺参数。当在喷距为80 mm,纤维跨度为100 mm,砝码质量为15 g条件下进行展宽,纤维铺展均匀,展宽效果最佳,宽度可达到50 mm。  相似文献   
102.
基于三角测量和最优化技术的复合材料冲击定位两步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复合材料结构冲击定位的精度和实时性,提出了冲击定位两步法。首先运用三角测量技术计算出冲击位置所在的椭圆区域;然后在椭圆区域内,采用有限元法和模态叠加法计算出应变响应的理论模型,以理论估计应变与实际测量应变之间的误差建立优化模型,运用优化求逆技术精确识别出冲击位置。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冲击位置。  相似文献   
103.
104.
主要介绍了某改型飞机复材平尾结构在使用不同冲击力的小火箭进行振动冲击损伤地面试验的情况,包括试验方案、试验结果及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相关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5.
航天飞机系统两体分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美国研究轨道器与外挂贮油箱,轨道器与载机分离问题的概况。对垂直起飞两级入轨的并联两机的分离问题,提出了研究模型并作了具体分析,着重提出了实现两机安全分离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二级航天飞机的两机分离问题,是未来航天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解决两体并联分离问题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了找到爆炸冲击测试结果精确度的影响因素,利用轻气炮冲击试验装置作为冲击源,设计了专用对比工装,模拟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压阻式传感器为研究对象,以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校准结果为基准,对比耦合剂种类、连接螺栓规格、表面粗糙度、安装力矩以及传感器安装数量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前4种因素对冲击测试的影响较小,均在3 dB的容差范围以内;而传感器安装数量和与被测对象的连接方式对冲击测试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8.
超声速条件下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根据国外公开文献设计的类CAV模型,在0.6m×0.6m 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体干扰与分离网格测力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典型多体飞行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模型气动特性受分离位置变化影响非常明显。载荷模型沿轴向分离时,气动力(矩)逐步接近自由流中气动力(矩)值,载荷模型法向位置改变会引发其气动力(矩)值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尾迹和头激波的发展改变了不同轴向位置处载荷模型的表面流态,从而影响了其气动特性;二是母机模型底部流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膨胀特征,不同法向位置处流速大小和方向差异明显,导致载荷模型气动特性随法向位置变化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09.
一种折叠弹翼悬挂物的分离轨迹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折叠弹翼悬挂物机弹分离轨迹试验技术,重点解决了在机弹分离过程中折叠弹翼动态展开时悬挂物的气动力获取问题。研究表明,提出的试验技术通过将悬挂物气动力修正方法引入到悬挂物分离安全性研究当中,准确地得到悬挂物的分离特性,解决了折叠弹翼悬挂物分离轨迹风洞试验技术瓶颈,为折叠弹翼悬挂物的投放分离安全性提供一套工程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0.
庄纯青  刘火星 《推进技术》2014,35(9):1227-1233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附面层流动状态,并验证表面热膜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利用表面热膜测量了低雷诺数定常来流条件下高负荷涡轮叶栅通道内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流动状态,并与表面静压实验测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表面热膜测得的准壁面剪切力以及相关的统计参数能够准确捕捉到附面层分离泡和转捩的位置,对于高负荷低压涡轮叶型附面层流动测量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