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0篇 |
免费 | 543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70篇 |
航天技术 | 81篇 |
综合类 | 267篇 |
航天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90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9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将经典Busemann设计方法和特征线反设计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基准Busemann流场的气动截短,构建了一种具有基准Busemann流场截短压升规律的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通过数值模拟对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及其追踪得到的“糖勺”型进气道进行了无黏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特征线和CFD计算结果相吻合,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设计合理可行.该基准流场继承了Busemann设计方法的高效压缩特性,且反射激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消波,性能优于传统的截短Busemann流场.在设计点马赫数为7条件下,喉部截面参数均匀,增压比为18.32,总压恢复系数为0.878,压缩效率为0.936,隔离段内几乎无损失,出口气流匀直,气流角均在±0.4°以内.流线追踪得到的“糖勺”型进气道出口形状更加饱满,流动特征与可控消波内转基准流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与湍流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尾流和弹体外流一体化仿真模型.针对给定的导弹模型,开展了不同发动机燃气流量下的流场仿真,得到了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了不同燃气流量下发动机后效推力对导弹底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发动机不工作时相比,加入较小的燃气流量后,导弹底部压力增大,底阻值减小.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加,底部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底阻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加,后效推力与导弹底阻的合力不断增大,且动推力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3.
火花型激励合成射流瞬时流场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相位锁定采样方法对一个特定结构的火花型合成射流的非定常流场进行了实验测量,得到了火花型合成射流形成的涡对在外场的发展过程;同时采用热线风速仪对喷孔下游固定位置的瞬时速度进行了测试,对火花型合成射流激励参数(放电器储能、激励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射流在孔口喷射初期呈现球面扩散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剪切和卷吸外部气流,形成一系列旋向相反的涡串;合成射流的最大瞬时峰值法向速度出现在放电后大约005T时刻,随后其作用范围迅速扩大,瞬时峰值速度和涡量逐渐降低。在该激励器结构参数和激励参数范围内,合成射流随激励频率和放电器储能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94.
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对冷却燃气涡轮叶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印度国家宇航实验室1982年以来对燃气涡轮发动机冷却涡轮叶片片领域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在不同的自由流紊流度,压力梯度,燃烧室出口流场等条件下涡轮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分布的分析和实验研究,以及叶片内冷却通道中平均流动和换热系数分布方面所作的研究,还介绍了涡轮叶片的新颖冷却方法和真实冷却叶片三维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995.
996.
轴流压气机角区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区分离是一种常发生于轴流压气机"吸力面-端壁"角区的三维分离现象,该现象以及随之产生的流场堵塞和流场损失会对压气机的稳定工作和效率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发展为"角区失速"。随着现代轴流压气机单级负荷的提升,角区分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高负荷压气机的发展,各种主动、被动流动控制方法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角区分离的流动控制。首先,从角区分离对轴流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角区分离的流场特征和角区失速的判别准则3个方面对轴流压气机角区分离的流动机理研究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角区分离的影响因素、角区分离的流动拓扑分析以及角区失速的定义与判别方法。其次,对三维叶片设计、翼刀与凹槽、旋涡发生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射流式旋涡发生器、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以及附面层抽吸与附面层射流7类流动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探讨了这些流动控制方法在抑制角区分离方面的应用,并给出了这些流动控制方法的对角区分离的作用机制。最后,对角区分离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地总结,指出了现有角区分离的机理研究和流动控制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铜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温度场流场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发了一台应用在石油顶驱钻井设备的强迫风冷铜转子三相异步电机,首创了无机座设计、定子铁心轭部开通风孔、定子绕组端部环氧树脂密封、采用焊接铜条鼠笼转子等关键技术,满足了电机在频繁起停、过载、盐雾等工况下,对电机温升的苛刻要求。建立了温度场流场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电机额定负载工况下的各零件稳态温度分布以及瞬态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仿真计算和温升试验结果表明,沿电机的轴线方向,中后段位置温度较高,没有局部过热点。试验验证了建立的温度场流场耦合模型和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温升满足电机H级要求。在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风道入口压力和定子铁心通风孔径变化对电机温升的影响,为改进电机冷却结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8.
999.
压气机转子出口流场的发展及三维紊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单斜热丝和高频压力探针仔细测量了单级压气机转子出口及下游的三维紊流流场, 揭示转子出口流场的变化, 分析不同流量状态下单级压气机转子出口的三维紊流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最大流量原理法在进行小流量、大粘性离心式雾化喷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文章采用大涡模拟与流体体积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式喷嘴内部流动过程进行了非定常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喷嘴整个工作过程的内部流场结构,并与单相流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单相流场与两相流场结构存在的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对喷嘴内稳定雾化过程、压力场分布、速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较好地反映了离心式喷嘴的内部流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喷雾过程具有非定常性、喷嘴低压及中空区与两相分布相关、分析推断适当增加喷口段长度能够减小出口液膜厚度等,为离心式喷嘴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