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407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邻-邻位亚甲基桥是酚醛树脂主体结构单元之间的主要链接方式之一。采用Gaussian 09中的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邻-邻位亚甲基桥型模型化合物邻位双羟苯基甲烷(2BHM)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5种热解反应途径,对每种反应途径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并对过渡态进行了IRC验证。计算了各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最后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Path3为2BHM的最优热解路径,对应的产物为苯酚和邻甲酚,所有路径的终产物中均有苯酚,且CO_2要比CO更容易生成。热解实验结果显示热解产物中苯酚含量最高,而CO并未出现。这说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表明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机理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32.
为确保聚碳硅烷粉尘作业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本文按照相应国家测试标准,采用标准测试仪器,对聚碳硅烷粉尘的最小点火能、最低着火温度、爆炸下限浓度3个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粉尘最小点火能1. 5 mJEmin2 mJ,最低着火温度MIT=320℃,爆炸下限浓度12 g/m3Cmin13 g/m3。结合常见涉爆粉尘火灾爆炸特性参数范围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聚碳硅烷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和最小点火能均较低、爆炸下限浓度也小,说明该粉尘极易被引爆,安全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33.
碳/酚醛(C/Ph)复合材料因低成本、制备周期短的优点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对其进行基体改性是提高材料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改性C/Ph防隔热材料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陶瓷颗粒、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石墨烯、无机元素硼、钼等化学改性的方法以及结构上的改性,如酚醛气凝胶和中低密度碳/酚醛材料等,对比分析了改性对C/Ph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隔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改性C/Ph复合材料烧蚀过程中的机理,梳理了C/Ph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发展建议:深入改性烧蚀机理研究,使材料抗烧蚀性向可调控、精细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解决烧蚀率不易控制的问题;优化抗烧蚀组元设计,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34.
在全球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遥感技术有着地域范围广、追溯时期长的特点,因此,遥感可以快速、连续地获得全球碳源/汇空间分布和变化特性,可以在碳汇估算和管理、全球碳排放监测以及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文章首先综合阐述了陆地碳循环的模式,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源监测、陆地碳循环、遥感定量计算碳通量等。对关键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遥感技术在遥感定量计算不同碳通量中使用到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遥感监测碳排放和定量估算碳通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5.
为研究3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疲劳特性,建立了一种编织角与循环数相关的编织角动态变化模型,将 其引入考虑温度的单向复合材料剩余刚度模型中,根据应力、编织角的变化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3维编织复合材料高 温疲劳剩余刚度模型。在700 ℃的大气环境下,对添加抗氧化涂层的3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进行了拉-拉疲劳试验,获取了剩余 刚度、剩余强度以及试验段长度等参量。结果表明:在700 ℃下3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在拉-拉疲劳加载初期的剩余刚度显著提 高,然后保持稳定,在接近疲劳寿命时突降;剩余强度经10 5 循环后比初始强度提高了19.75%;在疲劳过程中的迟滞回线面积随着 循环数的增加逐渐增大;高温剩余刚度模型对700 ℃下剩余刚度试验数据拟合度较高,且通过编织角动态变化模型求得的不同循 环数下编织角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36.
通过组织观察及图像测量或统计计算分析了两种碳含量(0.022wt%、0.078wt%)对FGH4169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碳含量的FGH4169合金平均晶粒尺寸较小,晶粒尺寸差异明显;碳含量对FGH4169合金中碳化物种类及形貌没有明显影响,但改变碳化物的尺寸,高碳含量的FGH4169合金更易形成PPB;低碳含量的FGH4169合金中强化相增多,强化相平均尺寸增大,强化相平均间隙减小,这有利于合金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7.
本文对多墙式结构的飞机垂直安定面共固化工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整体橡胶芯模分块组合的成形方法。这种方法简化了橡胶芯模硫化工艺装备,较好地解决了橡胶芯模与制件内形的协调性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整体橡胶芯模共固化成形的压力损失,大大提高了共固化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38.
碳/陶复合密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粉末热压烧结一次成型工艺压制出石墨/BN复合材料基体,对基体材料进行浸渍、固化和炭化处理,制备出石墨/BN复合密封材料,并对该材料进行性能考察。结果表明,石墨/BN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温抗氧化、自润滑性能优异的机械密封材料。  相似文献   
239.
碳/KH-304复合材料构件开口补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碳/KH—304复合材料构件的开口补强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平板轴压稳定性试验方法,对边框形补强件、开口未补强件及未开口平板试件的抗压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环向铺层寸以提高补强效果;补强区选择模量低的材料有利于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缝纫工艺的引入减少了孔边的剥离应力,也可以明显提高构件的承载能力;二次胶接的研究使构件的制作简单化。  相似文献   
240.
本文综述了硼氢化合物作为固体推进剂高燃速调节剂的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在丁羟、丁羧和双基等固体推进剂中添加碳硼烷衍生物或氢硼酸盐,能使之获得50至250毫米/秒的高燃速性能。如美国已成功地应用一种液体的碳硼烷衍生物使“蝮蛇”反坦克火箭筒的推进剂获得了高能高燃速的特点。本文还对硼氢化合物燃速调节剂的合成路线、生产工艺和成本、以及毒性等问题作了介绍和讨论,指出采用硼氢化合物燃速调节剂是使当前固体推进剂获得高燃速性能的一条有效的可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