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405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为了更好地研究三维整体纺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和不同编织结构的碳/酚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烧蚀试验,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试样烧蚀后的表面进行测试,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维四向结构的碳/酚醛复合材料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烧蚀性能变好,较低纤维体积分数(50%)的三维五向结构碳/酚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22.
采用甲基氢二氯硅烷的氨解产物硅氮烷环体(MHSZ)为原料,以四丁基氟化铵为催化剂,制备了高分子量的硅氮烷聚合物(PHSZ),结合红外、核磁、凝胶色谱仪和热重分析了反应时间对合成的PHSZ结构、组成、分子量和陶瓷产率的影响。考察了低温氨气,高温N2气氛处理工艺对热解产物结构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HSZ高聚物的分子量提高,热失重降低;采用该热解方式PHSZ可转化为含碳量仅为0.5wt%的Si3N4材料,热解样品在1 600℃时完全结晶,晶相主要是α-Si3N4。  相似文献   
23.
要减少造成全球暖化的工业气体,有个方便的办法是联合国的“洁净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的条款之一,允许工业国家向减碳成本较低的贫穷国家购买“碳补偿”,以降低自己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  相似文献   
24.
EPDM包覆层热解状态下的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描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三元乙丙(EPDM)包覆层在不同热解状态下的力学特性,通过热重分析的方法得到EPDM的热解温度范围,并采用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的方法获得EPDM在不同热解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以Ogden(n=2)模型为基础,分别对不同热解状态下的力学曲线进行建模,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获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在初始热解状态下,材料只发生了少量的失水和气体的逃逸,其力学行为可通过粘超弹本构模型进行描述;随着材料热解程度增加,基体材料和填充纤维均遭到破坏,其力学行为表现为超弹脆性材料特性。  相似文献   
25.
以四种分子量级别聚碳硅烷(PCS)为浸渍剂,采用CVD和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C-Si C复合材料,分析了四种分子量级别PCS的分子量、软化点,分子结构和热失重性能,采用压汞法测试试件的孔隙分布特性。分析表明,PCS的软化点和800℃转化率都随着分子量的提高而提高;四种分子量级别的PCS热分解过程基本相同,分子的支化程度差异不大。数均分子量为1 178、1 333的PCS的整体致密化效率要高于数均分子量为1 550的PCS,经过7个周期致密后,分子量为1 178的PCS所致密试样的累积孔隙容积最高,分子量为1 550的PCS所致密的试样最低。前5个浸渍裂解致密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 550的PCS,以后周期采用分子量为1 178或1 333的PCS,可以达到较高的致密效率。  相似文献   
26.
CLVD 法制备C/C复合材料工艺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采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分析了不同预制件、温度、浸泡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致密速度、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快速高效的致密方法。  相似文献   
27.
以氮气为反应气体,用真空阴极电弧沉积法制备了CNx膜,对工艺参数对膜层的沉积速率,化学成份的影响及膜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速率随着氮气分压的提高而下降,当氨气分压达到6.7Pa时将没有膜的沉积;CNx膜主要由碳和氮组成,降低真空系统的抽速,。将反应气体导至靶面附近,提高氮气分压可以提高膜层中氮含量;氮是以化合态存在于膜层中。  相似文献   
28.
《载人航天信息》2009,(3):21-24
早期经历:费希尔1971本科毕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研究生院用1年时间从事金属碳硼烷的X射线结晶学研究领域的工作。她与别人合作撰写了3篇有关这些研究的论文,发表在《无机化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29.
以甲烷(CH4)为碳源先驱体,以三维针刺碳纤维预制体为沉积基体,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工艺过程中沉积时间、沉积压力以及预制体厚度对热解碳界面层沉积厚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了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合适厚度的热解碳界面层所需的CVD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针对现有反应腔体,5 mm厚碳纤维预制体试样,采用1 000℃的沉积温度,CH4流速500 ml/min,沉积时间10 h,沉积压力5 kPa,可在预制体内外碳纤维表面沉积得到厚度合适的热解碳界面层;当碳纤维预制体厚度增至10 mm,则沉积时间应延长至15 h,压力维持不变,可沉积得到合适厚度的界面层。  相似文献   
30.
德国有机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多年来一直想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但始终没有成功.为此他冥思苦想,1865年的一天晚上,他在灯下昏昏入睡.睡梦中,他梦见苯分子的结构五花八门,许多链形结构紧密靠拢,每种链形结构都像蛇一样蜿蜒移动.突然,其中的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凯库勒大受启发,从而断定苯分子的结构是一个闭合的碳环,这个结论与事实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