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0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634篇
航空   2357篇
航天技术   1744篇
综合类   308篇
航天   3088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562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某产品的热燃气导管装置是由外径Φ4mm、壁厚0.5mm的小直径不锈钢导管弯曲后与各接头焊接而成,形状为复杂的空间曲线。通过工艺试验,总结了小管焊接及成形的工艺技术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难点的各项工艺措施,使生产单位掌握了小管成形和焊接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管成形和焊接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2.
大型弹体发射速度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弹体的发射速度是各种弹体飞行控制中的重要参数。由于弹体尺寸大、发射时间短等原因,因而对发射速度的快速实时测量难于保证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双测头光电反射式速度测量系统”,它采用“双路平衡式光电传感系统”接收信号,可实现各种大型物体(如导弹、火箭)的发射速度测试,在0-50m/s内,其相对误差小于1%,且安装调工方便,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云舟 《卫星应用》2005,13(3):64-64
北京时间2005年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4.
美国的商业发射许可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空条约》第6条规定:本条约各缔约国对本国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活动应负国际责任,不论这类活动是由政府机构或是由非政府实体进行的。它并应负国际责任保证本国的活动符合本条约的规定。非政府实体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的活动,应经本条约有关缔约国批准并受其不断监督。国际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在内进行活动时,遵守本条约的责任应由该国际组织和参加该国际组织的本条约缔约国共同承担。为履行外空条约的上述规定,绝大多数空间国家均制订了相应的国内立法,对本国非政府实体从事空间…  相似文献   
105.
裴燕 《中国航天》2004,(4):8-9,14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准确送入轨道。至此,长二丙火箭系列创下了连续22次发射成功的记录。目前,它是我国运载火箭中发射次数最多、成功次数最多、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火箭系列(据统计共发射28颗卫星,其中13颗外星)。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固体推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战术导弹采用了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的受热情况严重,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保证发动机可靠工作。文中对此建立了集药柱几何计算、内流场、传热与烧蚀于一体的计算系统,并形成了成熟的软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了绝热结构和烧蚀结构防护层的安全厚度设计,与工程实际应用厚度的比较表明,此系统用于工程中方便可靠。  相似文献   
107.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108.
《中国航天》2006,(3):46-46
由于失去了机动能力.美法合作的“托佩克斯,海神”(全称为“地貌实验/海洋动力学综合监视与研究观测项目”)卫星在成功运行13年、绕地飞行近6.2万圈后,于最近停止工作。该卫星发射于1992年8月10日。它给海洋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最早实现了对洋面地貌的连续全球观测.使人们能了解到海洋每周的重要变化。它的数据使有关海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产生了巨大改变.曾用于飓风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海洋与气候研究、船舶航线规划、海上工业、渔业管理、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全球潮汐模型改进和海洋垃圾跟踪等。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但最终却成了历时最长的地球轨道雷达观测项目。它的用户遍及全球.包括54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星上用于保持轨道指向的俯仰反作用轮于去年10月9日失效.后续海洋研究卫星“贾森”1已在2001年12月发射.称为“洋面地貌任务”的另一颗卫星定于2008年升空.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航天》2006,(6):45-45
美国航宇局官员4月10日称,该局已选定一小型附属有效载荷与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结伴于2008年飞往月球。这将是在布什2004年初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下最先启动的一项任务。该附属探测器称“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正由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将搭乘发射LRO的火箭升空,并在2008年10月撞击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月坑。LCROSS方案能从40项投标、19项初选任务和4项“决赛”方案中胜出,  相似文献   
110.
黄琦 《中国航天》2004,(12):15-15
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2号刺破天空.将今年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