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15篇
航天技术   114篇
综合类   46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91.
1972年,爱德华教授首次提出了安全工作中“人”所处的特定系统界面的原理,组成这个界面的元素包括: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和人(Liveware),分别用其首字母S、H、E、L来代表,这四个元素组成的模型框图下:  相似文献   
192.
1 引言本标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所编写的航天器设计与试验标准之一。原标准编号和名称为“NASA-STD-5001 Structural Design and Test Factors Of Safety for Spaceflight Hard-ware”,1996年6月发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此作一介绍。标准共有5部分组成:1)应用范围;2)使用文件;3)定义;4)一般要求;5)详细要求。主要  相似文献   
193.
张振涛 《航天器工程》2001,10(2):39-41,50
由单片机上电复位不正常引出,指出了工作中遇到的三种上电后工作不正常的情况,分析了其形成机理,进而提出了解决方法,并总结了几点经验,用于以后的软硬件设计,以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4.
介绍用VHDL语言描述有限状态机模型的类型、原理、转移条件、内部工作方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5.
基于路径的数字系统功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6.
杨新中 《飞行试验》2004,20(2):36-40
介绍了新研制的小型机载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组成与系统功能、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7.
张莉 《成飞科技》2002,(4):27-33
本文从EDA技术的发展历史着手,对电子产品的传统设计方法和EDA方法进行了总结性的比较,提出了利用大规模可编程器件,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和EDA软件工具来设计电子系统的思想方法,真正达到硬件设计的软件化。  相似文献   
198.
本文介绍了自制的1.2m的地平式望远镜后台控制系统改用IBM386作主控计算机后硬件部分的构成、完善及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9.
通过实验在激波管中研究了平面激波冲击锯齿形界面的流动不稳定性演化过程,重点关注锯齿形界面初始顶角角度对气泡竞争的影响。利用肥皂膜技术生成初始气体界面,并采用高速摄影结合纹影方法对波后流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界面发展早期,大、小界面几乎独立发展,说明气泡竞争在早期不起作用;随着时间发展,气泡竞争起作用,且随着锯齿形界面角度改变而变化,角度越小,界面上产生的斜压涡量越大,界面发展越快,气泡竞争越早出现且作用越显著。气泡竞争能够促进大气泡、抑制小气泡的振幅增长,且对小气泡的影响更大。气泡竞争同时会导致尖钉结构扭曲,进而改变界面总体振幅。气泡头部位移差在进入非线性增长之前会经历两个线性阶段,且第二个线性增长率较小,表明非线性效应在该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大气泡受到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更大。不同条件下的气泡位移差无法归一化,说明初始顶角角度对气泡竞争和界面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0.
文野 《航天员》2013,(3):33-35
由私营组织发起的火星计划此起彼伏,彰显着比国家航天机构还要惹眼的勃勃雄心,有人说这是世界航天界的盛世;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商人们制造出来的一出出哗众取宠的闹剧;也有人说这是一些疯狂的想法,只会永远停留在“可能性”上;还有人从专业的角度认真分析着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不管怎么说,人类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要想送人登上火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缺少技术和人才基础、缺乏硬件设施支撑的私营机构。那么,面对这种境况,他们的解决之道何在?凭借他们手中的资源,到底能否送人踏上那片神奇而陌生的土地?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