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6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09篇 |
航天技术 | 144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航天 | 2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78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为了研究S弯收扩喷管的流动机理,数值模拟了不同喷管落压比(NPR)和S形收敛管道出口面积比(A72/A8)对S弯收扩喷管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弯收扩喷管处于高度过膨胀状态时,随着NPR升高,非对称分离逐渐转变为对称分离,λ型激波转变为马赫盘结构,气动性能下降,推力矢量角减小;随着NPR继续上升,激波从喷管内移动到喷管出口边缘,并逐渐转变为膨胀波,气动性能上升,推力矢量角减小至0°后保持不变。在完全遮挡高温部件的低可探测准则的约束下,出口面积比A72/A8的变化主要对S弯收扩喷管收敛段的流动特性产生显著影响,体现在S弯收扩喷管内的局部加速及二次流分布。S弯收扩喷管的气动性能随着A72/A8增大而提高,但当A72/A8增大至1.8时,第一弯管道出口上壁面发生流动分离,气动性能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2.
类升力体外形俯仰阻尼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求解薄层近似的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定常流场采用交替方向隐式分解的NND格式,非定常流场采用四步Runge-Kutta方法,在保证时、空二阶精度前提下引入变系数残值光顺技术提高非定常流场计算效率,复杂带翼外形的空间网格通过求解抛物化的椭圆型方程生成,最后在Etkin理论下给出球锥及类升力体外形的俯仰阻尼导数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3.
144.
逆向涡流发生器减小涡轮叶尖泄漏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向涡流发生器可以有效减小涡轮叶尖泄漏流,提高叶片周向载荷.对影响逆向涡流器减小泄漏流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入流和出流孔径比增大,涡流器流量增加,对叶尖泄漏流的减小效果越好,孔径比2∶1时比孔径比1∶1时涡流器流量增加了24%,叶尖泄漏流量降低了0.8%,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1%;与叶片前缘布置涡流器相比,在叶片中后部布置时涡流器流量增大,叶片周向载荷提高;涡流器布置越密,涡流器总流量增加,布置33个涡流器比布置9个涡流器叶尖泄漏流量降低了1.6%,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2.7%;出流角越小,叶尖泄漏流量越小,叶片周向载荷越大,出流角30°时泄漏流量比60°时降低了1.2%,叶片周向载荷提高了约2%. 相似文献
145.
预旋喷嘴径向角度对预旋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降低低位进气预旋流路的气动损失,针对带有不同径向角度(0°~30°)预旋喷嘴的预旋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流动特性、温降特性和比熵增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旋喷嘴径向角度的增大,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先增大后减小,流动阻力减小,预旋系统的流量随之增大。旋转雷诺数为2.3×107时,预旋喷嘴带径向角度的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比传统喷嘴最大可提高18.3%,存在某一角度使预旋温降特性达到最好。预旋系统内的耗散主要发生在预旋腔和共转盘腔内,径向角度为10°时其比熵增变化量分别占整个预旋系统总体比熵增的42.4%和30.2%;合理设计预旋喷嘴的径向角度,能改善预旋腔内气流的流动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整个预旋系统的不可逆损失。 相似文献
146.
147.
以提高发散孔板冷却效率为目标,借助于红外热像仪开展了发散冷却效率实验研究,分析了孔偏转角、孔倾斜角、吹风比等因素对发散孔板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散孔倾斜角度较小时,偏转角对冷却效率的分布无明显影响;随着倾斜角增大,偏转角减小,气膜层覆盖更均匀,冷却效果变好;倾斜角为0°时,随着偏转角减小,冷却效果反而变差;随着吹风比的增加,发散孔板冷却效率增大,当吹风比达到1.8左右时,绝热冷却效率最高。小吹风比时,偏转角对冷却效果的影响比较微弱,吹风比比较大时,偏转角对冷却效果的影响才比较显著;不论偏转角多大,倾斜角为30°时的冷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8.
无人作战飞机对地攻击效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UCAV(Uninhabited Combat Aerial Vehicle)具有高隐身、高机动、不涉及飞行员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特点.针对UCAV的特点,应用适应现代作战飞机效费比分析的方法和手段,仿真计算了UCAV的隐身、作战半径、机动能力以及武器装载等主要设计参数与对地攻击效能的关系,计算了UCAV主要设计参数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研究了未来UCAV同有人作战飞机及巡航导弹在面临相同的威胁环境、执行相同的对地攻击任务时的效费比情况,并对UCAV在未来作战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UCAV在执行对有防空系统保护的敌重要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时,综合效费比高于巡航导弹和有人隐身飞机. 相似文献
149.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旋转叶片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开展考虑旋转预应力效应的叶片模态分析,提取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获得任意转速下叶端位移与叶根关键点动应变的传递比。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采用周向傅里叶算法对叶端定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叶片在不同转速单模态共振下的叶端位移,结合响应传递比,重构5个旋转叶片的关键点动应变。结果表明:旋转叶片在9000r/min和13000r/min转速下发生1阶共振时,与应变片实测结果相比,叶根处应力最大点、次大点和边缘点3个关键点的动应变平均重构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0.
降低摩托车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降低摩托车二冲程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的措施,即调整摩托车汽油机的运转参数和改进汽油机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