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9篇
航空   516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68篇
航天   4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中国航空工业自1951年4月17日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882.
通过对基于MBD的3D工艺的研究,摸索出了3D工艺实现方法,详细验证了基于特征关联的工艺编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工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继承。通过对三维工艺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车间工艺的工作效率,对3D工艺的发展并最终实现无纸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3.
肖正林  牟建华 《宇航学报》2008,29(2):581-584
研究了应用干扰对消技术消除惯导平台调平动态误差的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消除调平  相似文献   
884.
为研究运动舱门对内埋弹舱(空腔)非定常流场和舱内噪声特性的影响,开发了应用于运动问题的动态嵌套重叠网格组装方法,采用改进的脱体涡模拟方法对亚声速流场(Ma=0.6)进行了高精度数值模拟。首先采用空腔标准模型(M219)验证所用的高精度数值格式的有效性,然后应用发展的方法对干净空腔(C201)、带静态舱门(30°、60°、90°和120°)的空腔以及运动舱门的空腔进行模拟,并分析静、动态舱门对空腔湍流流场和腔内气动噪声的影响。针对运动舱门的非稳态非定常流动问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空腔中的湍流脉动特征和声压级。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干净空腔相比,舱门小开度(30°)时,舱门会限制法向和展向的流动,从而降低腔内流场与外部流场的流动掺混和交换,腔内壁面总声压级比干净空腔低5~8 dB,但是两者变化趋势一致,且二阶Rossiter模态频率偏高;在打开角度较大(60°以后)时,舱门对腔内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展向,此时空腔上方的剪切层涡结构运动的高度更高,舱门阻碍噪声的展向传播,使得腔内的总声压级升高(3~10 dB不等),二阶Rossiter模态的强度增大。然而舱门开启过程中,腔内总声压级...  相似文献   
885.
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在大型民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复合材料整体结构一般指一次成型的大型复杂复合材料结构,如机身舱段、翼盒、整体油箱、大梁和加强框等.大面积整体成型是复合材料独有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复合材料领域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86.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以其高循环参数、低耗油率、低污染、低噪声、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显著特点,代表了一个国家民用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8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数字测量技术和产品来迅速提升我国航空、航天制造  相似文献   
888.
维修网络化的实现与应用突破了传统维修观念,把复杂航空系统维修保障需求前伸到系统设计研制阶段,在强调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水平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89.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浩渺宇空,敞怀相迎,芸芸众生,共同见证,神舟七号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支持下,打开轨道舱舱门,迈出了中国人在茫茫太空中的第一步。这一步,虽清逸飙然,似了无痕印,却清晰地烙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坎里。这一步属于中国,这一刻属于中国。整个出舱活动过程中,身着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的翟志刚,如同系在"神舟"舷上的一块灵动的汉白玉,飘浮,移动,一举手一抬足,俯仰之间,风姿卓越,美仑美奂……  相似文献   
890.
陈小春 《航天员》2008,(5):48-50
航天员在低压舱10帕条件下训练一次,无论从体力消耗,还是从身体所受的影响来说,都相当于一次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飞天前夕,我们观摩了一次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进行的低压舱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