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篇
航天技术   11篇
航天   1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需要,出舱活动飞船气闸舱在满足载人飞船密封舱一般要求外,还需经历泄压和复压两个热力过程。伴随气闸舱的泄复压过程,舱内空气因泄压而发生热力膨胀降温现象,因复压而出现热力压缩升温现象;复压用气瓶在气闸舱复压过程中压力急剧降低也出现降温现象,其降温程度将影响气闸舱复压后舱内温度水平。运用热力学方法对气闸舱泄复压热力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面和在轨飞行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工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器气闸舱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天宇 《国际太空》2015,(3):60-67
<正>今年3月1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此后,太空行走成为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并取得了飞速发展,为推动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太空行走已成为载人航天常态,比如,2015年2月21日、2月25日和3月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2名美国航天员先后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他们在舱外架设了一条超过200m长的电缆,为今年晚些时候送到空间站两个"国际对接适配器"做准备,最终用于在2017年"接待"美国商业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23.
文章对低气压条件下气闸舱内换热过程的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气闸舱空气调节问题。并采用CFD软件对两种舱内气流组织方式——置换送风方式和双侧上送下回方式,进行对比,对舱内的空气调节效果进行详细计算,得出了舱内温度及气流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低气压条件下舱内更加容易发生热量积累和热量扩散;选用双侧上送下回气流组织方式能有效排除舱内热负荷。文中所得结果可为实际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武岩 《国际太空》2006,(12):19-20
1 航天飞机气闸舱 □□航天飞机的气闸舱是比较标准的气闸舱,内径为1.58m,长为2m,内部容积为4.2m3,能同时容纳2名穿着航天服的航天员.前后有2个压力密封的舱门,内舱门与中层甲板舱相通;外舱门与航天飞机的货舱相通.舱门呈D字形,直径为1m.气闸舱的舱门具有以下特点:从舱门的2边都能锁上和打开;使用寿命达2000次;身穿航天服的航天员用一只手就能打开和关闭;在前后方向上能耐受20gn的冲击力;压差在1.38 kPa时仍能打开舱门;开关的手柄最大能承受132N的力.  相似文献   
25.
飞船研制的重中之重气闸舱的设计和改进是神舟七号飞船研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的关键所在。在轨道舱兼作气闸舱的研制中,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出舱活动操作空间设计、扶手等限位助力保险装置设计、增大出舱活动通道设计、泄压复压功能设计、出舱活动通信功能设计、出舱活动操作显示界面设计、出舱活动照明摄像功能设计等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气闸舱的功能要求。新设计的气闸舱的功能是:具有两次完整的泄载压力和恢复压力的功能,并配置了支持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的设备设  相似文献   
26.
邸乃庸 《航天》2009,(7):38-41
2001年航天员承担了更为繁重的太空建筑任务.为国际空间站增添了三个舱段(美国命运号实验舱、美国探索号气闸舱和俄罗斯码头号对接舱)和一只手臂(第一套遥控机械臂系统).  相似文献   
27.
从空间环境、人为因素、航天服和气闸舱等方面综述历年来国外载人航天出舱活动的主要故障,供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
刘瑞江 《航天员》2008,(5):62-64
航天员要迈向太空,气闸舱是必经之路,说它是人类由飞船通向太空的桥梁也好,说它是过渡通道也罢,总之,与没有出舱任务的神五、神六相比,这是神七的独门武器,虽然由轨道舱改造而成,属于半路出道,却也是样样设备一应俱全。气闸舱完成的使命是伟大的,但是它却不能回到地球,必须光荣地"牺牲"在大气层中。神七的气闸舱已经成为了历史,让我们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并请您记住:中国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是从这里迈出的。  相似文献   
29.
"神舟七号"飞船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出舱活动飞船热控设计难点,简要介绍了其热控方案,并对热控分系统在轨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工作性能.飞行试验表明,飞船在待发及上升段、自主运行段、出舱活动段、返回再入段,热控分系统均具有良好的温度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整船仪器设备温度及密封舱空气温湿度均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0.
为增强空间站对舱外载荷的支持能力,提升舱内外货物的进出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降低航天员出舱风险,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设计了货物自动进出舱功能。本文从货物进出舱功能方案出发,介绍了包括货物转运功能、外舱门功能、泄压、复压、气体复用功能在内的关键子功能的地面试验验证及在轨试验验证工作。地面及在轨试验验证结果对比表明:货物进出舱方案设计合理,地面验证结果和在轨数据一致性好,产品性能稳定,有效地提高了空间站货物进出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