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428篇
航空   2754篇
航天技术   198篇
综合类   407篇
航天   35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51.
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是民航干线客机的主要噪声源,本从噪声产生的物理机理出发,简要分析了航空涡扇发动机的噪声源,并论述了业已应用在航空涡扇发动机上的主要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152.
弯曲混合管引射系统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波瓣喷管和圆喷管与弯曲混合管匹配的引射系统内流气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1)与圆喷管相比, 波瓣喷管可以将系统的引射能力提高约100%, 混合管出口的峰值温度降低近10%, 而两者的总压损失几乎是一致的;(2)因弯曲引起的二次流及主流冲击弯曲壁面的扩散影响, 混合管椭圆形排气口的长轴方向, 尾缘温度明显地高于前缘温度;而在短轴方向, 温度分布呈马鞍形状。   相似文献   
153.
航天飞机轨道器的热防护技术是航天飞机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美国第一代航天飞机轨道器所采用的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热防护系统,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和Kentron国际公司共同设计的所谓近工艺品概念热防护系统,以及美国第二代航天飞机轨道器计划采用的防热系统与机壳融为一体的高级碳-碳复合材料热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154.
航天飞机的表面贴有两万多片陶瓷防热瓦。在航天飞机完成每次飞行任务之后通常要更换其中的许多防热瓦。要更换的理由是脆弱的防热瓦在航天飞机的飞行中很可能被损坏,以及在瓦内或瓦的附近测得的数据要求更换。 过去,防热瓦一直是洛克威尔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生产的,使用洛克希德导弹及宇航公司生产的玻璃纤维坯料。为了给航天飞机热防护系统的维修、更换更快地提供新瓦,NASA  相似文献   
155.
本文使用卡尔曼滤波和非线性规划技术求取直升机的气动导数,该方法的特点是: 1.使用频率法使旋翼的高频成份影响减至最小; 2.使用卡尔曼滤波技术使试验数据包含的随机噪声和过程噪声减至最小; 3.最后通过拉格朗日的方法使非线性误差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56.
首次推导了变比热斜冲波的基本公式及其衍生形式,分别就求解转角、波角、最大尖劈角、最小马赫数等典型问题,拟就解法及双精度计算机程序,一一作出例题,进入了变比热斜冲波园地。可以预见到的深入研究问题不少,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7.
158.
本文在简述了自由振动风洞试验气动导数提取法后,着重介绍桥梁节段模型双自由度振动系统气动导数的提取。建议在飞机动导数的测量中用多自由度自由振动法和时域系统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59.
本文通过分析跨音速掠型转子内S_2流场分布及掠型转子叶片通道内的三维流场计算结果,初步探讨掠型风扇叶片的设计原理,并分析了超音速后掠机翼和掠型风扇转子叶片在流动机理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60.
发展了一种分析进口畸变对多级轴流压气机影响的逐级动态响应模型。采用动态压缩系统模型和动态加载技术,建立了一种压缩系统气动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应用新的模拟方法对一8级跨声多级压气机进行了详细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发展的逐级动态响应模型更合理和可靠。基于流动阻塞,给出了一种更为迅速的压缩系统失稳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