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6篇
航空   290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研究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建立了混凝土自收缩自动测量系统,并测定了水胶比分别为0.25,0.30,0.40和0.53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及粉煤灰掺量为10%,20%,30%,40%,60%的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以硅酸盐水泥水化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越迅速,最终收缩值越大,掺加粉煤灰后,可以明显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值和自收缩的发展速率。  相似文献   
42.
内压缩通道几何参数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积收缩比增加,进气道温升比、压比增加,出口流场畸变下降,起动马赫数增大。通过对相同压比下不同内外压缩比的进气道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内外压缩比对进气道效率和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压缩程度相同时,进气道效率和起动马赫数均随内外压缩比有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43.
为改善横向波纹隔热屏综合冷却效果,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代理优化模型,在给定的单位面积冷却空气流量下对发散冷却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设计变量选取为气膜孔直径、气膜孔排布的展向间距和流向间距,以面积平均综合冷却效率作为目标函数,通过遗传算法搜索获得了设计变量区间内的优化设计点。在隔热屏单位表面积冷却空气流量Gf = 2.647 kg/(m2?s)的工况下,优化后的dPS分别为0.8、4和5 mm。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隔热屏冷却结构应具有较小的气膜孔直径d和展向间距P,以及适中的流向间距S。相对于参考结构,优化后的发散冷却结构能够改善沿流向的气膜覆盖,缩减发散冷却起始段局部高温段,起到增强隔热屏发散冷却综合冷却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基于马赫数分布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使用流线追踪和截面渐变方法设计了进口截面形状非对称的类水滴形进口转圆形出口高超内收缩进气道,研究了设计参数横向位置d,纵向位置h和进口形状曲线参数a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相同约束条件下对比了类水滴形进口进气道与常规矩形转圆、方形转圆进气道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在设计点,所研究的设计参数对类水滴进口进气道总体性能影响显著;在捕获面积和内收缩比相同的情况下,类水滴进口进气道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矩形转圆、方形转圆进气道。  相似文献   
45.
对某型号飞机横向操纵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数学模型,将系统分布参数分段集中化处理,在Matlab环境下以模块化方式进行系统仿真。并以“最小二乘参数拟合法”把高阶非线性的操纵系统模型等效降阶成低阶加延迟环节的形式,得出与系统静动态特性要求相符的简化模型。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出的简化模型成功地应用于某型飞行模拟器操纵负荷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一种精化的层合梁脱层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平 《航空学报》1998,19(2):236-239
建立了一种精化的复合材料层合梁脱层模型。脱层梁被分为3个区,各区位移场为厚度坐标的三次函数,能满足层间位移和剪应力的连续条件、脱层界面的脱层条件和脱层边界点的位移连续条件。构造了其有限元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较之基于经典理论和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脱层模型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7.
四段修型弥散反射激波中心体基准流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宽马赫数范围工作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四段修型弥散反射激波中心体基准流场,可明显提高基准流场来流马赫数高于设计点来流马赫数(6.0)时的压缩效率,巡航点(来流马赫数为7.0)出口总压恢复系数较下凹圆弧中心体基准流场提高了2.3%.此外,基于两种基准流场分别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在来流马赫数为5.0~8.0范围内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来流马赫数高于设计点来流马赫数时,四段修型进气道的压缩效率更高.有黏条件下,来流马赫数为8.0时二者的增压比近似相等,四段修型进气道喉道截面出口总压恢复系数相对提高了1.1%.   相似文献   
48.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CTEs) of unidirectional(UD)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are studied. First, an attempt is made to propose a model to predict both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CTEs of UD composites by means of thermo-elastic mechanics analysis. The proposed model is supposed to be a concentric cylinder with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fiber embedded in an isotropic matrix, and it is subjected to a uniform temperature change. Then a concise and explicit formula is offered for each CTE. Finally, some finite element(FE) models are created by a finite element program MSC. Patra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fiber volume fractions. In addition,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and results of other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CTEs are presented. Comparisons are made among the results of the cylinder model,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experiments, and other solutions, which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CTEs by the new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particular, transverse CTEs generally offer better agreements than those predicted by most of other solutions.  相似文献   
49.
方转圆对三维侧压进气道的流动特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雄  王翼  梁剑寒 《航空学报》2014,35(11):2939-2948
针对三维侧压进气道开展了方转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矩形出口、隔离段方转圆和内收缩段方转圆这3种方案进气道的基本性能和流场结构,分析了方转圆过程对进气道性能和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方转圆隔离段的三维侧压进气道总体性能要优于原型进气道,而在两个方转圆方案中,将内收缩段和隔离段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方转圆的方案3,要优于从喉部截面开始方转圆的方案2;3种方案进气道隔离段二次流动的共同特点是在底板附近存在方向相反的两个流向涡,它们的强弱关系决定了底板低能流动的分布;始于侧板前缘根部的方转圆过程较始于喉部的方转圆过程对靠近侧板的流向涡的增强作用更大,这个涡提供的"下卷"作用具有改善角区低能流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扁平轴变速回转时的振动稳定性问题,建立振动微分方程,讨论了横向振动时,轴的扁平性,角速度变化等对不稳定振动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