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地下结构模型度试验的光学激波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激波管是进行抗爆结构试验研究的一种新型动载设备,它除具有常规激波管的通过电测手段测试试验结构物上点或多点的应力、应变、速度等力学参数外,其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光测能够拍摄试验结构物在冲击波动压作用下连续变化的过程和被破坏形态的清晰物理图像,进行地下结构的抗爆研究。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用于地下结构抗爆试验研究用的光学激波管设备的构造和测试手段以及设备调试和应用试验的情况,最后还公布了用该设备拍摄到的激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大型土中浅埋可调式激波管的主体结构,主要特点,测量手段,适用范围,以及在防护结构抗动荷载试验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3.
几种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卿理勋 《飞行力学》1995,13(3):18-23
目前在国外应用最广泛的动态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包括三种方法,即: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垂直风洞模型自由飞和露天投放模型自由飞,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比较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在型号设计中应用范围。最后提出几点看法,并建议尽快建立必要的试验设施,研究试验方法,加速我国大迎角/尾旋动态模型试验技术的发展,为型号设计和航空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64.
气动矢量喷管测力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新型气动矢量喷管模型试验中,使用扣压式钢丝编织胶管(以下简称钢丝胶管)作为设备的次流供气管路与气动矢量喷管模型次流进气口之间的连接装置后进行的校准试验。经校准和试验证明,该连接方式可行,能满足试验要求,其测力误差≤0.5%.  相似文献   
65.
高速风洞投放模型试验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应用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高速风洞投放模型试验的经验,论述和总结了对试验技术的实际应用较为重要、且对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的几个关键问题:相似准则的选取问题、投放分离参数的模拟问题、风洞启动时流场对投放物模型的冲击载荷问题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这四个问题的具体选取原则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分析。重模型法能够确保模型投放轨迹的严格相似,但实用性较差;而轻模型法则正好相反。由于重模型法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难以应用,因此轻模型法在风洞投放模型试验中获得了较多应用,但其模型垂直加速度不足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投放分离参数的相似模拟,通常可通过采用弹簧或气缸提供的投放作用力来实现,弹簧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模拟的准确性稍差;而气缸则正好相反。风洞启动时流场对投放物模型的冲击载荷问题常常能够影响到试验的顺利进行或影响试验结果。数据平滑处理可采用时间多项式拟合来实现,进而通过一次或二次微分获得气动力系数。对高速风洞模型投放试验的应用领域作了总结和介绍,将其分为飞机外挂物/内埋武器投放、子母弹抛撒/重块抛撒,以及头罩/导弹壳片分离三大类型试验,并对每一类试验在具体的试验技术,以及在上述几个关键问题上的特点分别作了介绍,给出了具体试验的图像和曲线。  相似文献   
66.
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气体运动流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冷汽轮发电机的冷却效果,改变原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方式,空气由定子风道和转子风道进口进入,由吸入式风扇排出,消除了原压入式汽轮发电机由于风扇进风而带来的风道进口温度升高以及转子风道的热风进入定子风道造成定子风道进风口温度增加,改善了冷却效果。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风道气体运动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一般为10.0~90.0m/s,和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基本相同;距汽端近1.0m范围内,定子风道风速一般为8.0~18.0m/s,距汽端1.5~3.0m范围内,定子风道中风速仅为3.0~5.0m/s,为了使定子得到均匀冷却,将前15个风道间距增加至80.0mm,后25个风道间距减小至45.0mm,可在总风道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喷管内流试验台六分量测力天平的静态和动态校准的精度和准度,采用了理论计算与标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天平校准技术研究.对静校的原始数据进行1次项与3次项对比分析,得出了天平在安装、调试阶段的经验模型,重复性标模试验表明完善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天平动校精度和准度,试验结果与四分量天平比较,证明了天平性能的可靠性以及以喷管落压比为基准修正测力系统附加力、附加力矩的正确性.该六分量天平校准方法可对其他多分量测力系统的校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直升机涡环区域边界包线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旋臂式模型旋翼试验机上模拟直升机的垂直下降和斜下降飞行,试验中首次发现了旋翼进入涡环区域的特征现象--旋翼轴扭矩的异常变化。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确定涡环区域的方法,对美国Peters教授提出的涡环边界判据进行了试验修正,进而建立了一套通用的半经验算法,计算出涡环区域的速度边界包线。  相似文献   
69.
通过模型旋翼试验得到了合理的直升机涡环边界判据,并由此计算得到了直升机通用涡环状态边界。为验证该边界,进行了试飞验证工作,并得到了一些新的结论。综合试验研究、理论研究和试飞结果,提出了直升机下降飞行的“两线三区”的概念,便直升机涡环边界图更加合理,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种族翼模型桨距电控操纵系统。该系统设计为主从计算机控制系统,主机为486主控计算机,位于主控制台,与其他系统共享;从机为三套单片机控制系统,位于自动倾斜器附近,用于驱动自动倾斜器。单片机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对模型旋翼桨距的电控操作。文中从总体设计、原理叙述、性能特点说明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先进性。这一操纵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旋臂式模型旋翼机动飞行试验机(简称旋臂机),使旋臂机能够满足模拟直升机机动飞行科目试验的需要,并成为开展直升机飞行力学模型试验研究的重要设备。文中给出了总距突增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部分的研制是成功的,这一系统同样也适用于需要桨距自动操纵的其他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