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419篇
航天技术   150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3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杨博  黄知涛  周一宇 《宇航学报》2008,29(1):224-228
研究了一种基于空间非合作运动辐射源照射的无源探测系统。根据时差定位的基本原理,在不能采用直接测量获得时差信息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种间接的获取时差信息的方法,经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目标定位精度能够满足对目标的定位与跟踪需求。  相似文献   
102.
秦斐燕  罗斌  李磊  潘炜 《宇航计测技术》2008,28(1):30-33,57
采用TSMC 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用于光互连通信系统的2.5 Gbps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采用了具有电压一电流反馈特性的全差分结构.用Cadence Virtuoso软件的仿真结果表明:在光探测器结电容为0.4 pF,1.8 V单电压源供电情况下,电路跨阻增益为80.88 dBΩ,-3 dB带宽可达2.11 GHz,直流功耗26.46 mW.当输入电流信号峰峰值为9.7μA时,输出差分信号摆幅为124 mV.可望工作于以后的光互连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3.
低压CMOS折叠共源共栅混频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SMIC 0.18μmCMOS工艺,采用一种折叠共源共栅结构,设计实现了一种低压CMOS折叠共源共栅混频器,解决了传统Gilbert混频器中跨导级与开关级堆叠带来的高电源电压问题,以及在跨导级的高跨导、高线性与开关级的低噪声间进行折衷设计的难题.该混频器核心电路尺寸为165μm×75μm,当射频信号、本振信号和中频信号分别为1575.42MHz、1570MHz和5.42MHz时,仿真表明:该混频器转换增益( GC )为15dB,双边带噪声系数为12.5dB,输入三阶截断点为-0.4dBm,在1.2V的电源电压条件下,功耗为3.8mW,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电子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4.
王旭  赵斌  张建邦 《航空学报》2004,25(3):218-220
背景网格对源的响应方法对非结构网格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背景网格参数能恰当地反映出源的变化,则所生成的非结构网格就能满足网格设计的要求。将背景网格的三角形单元分为7个子域,根据源在单元中的位置对网格进行局部加密或变形,使每一个源点都与一个背景网格结点相对应,再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使背景网格参数分布光滑,基本反映网格设计的要求,从而提高了非结构化网格的生成质量。  相似文献   
105.
多源自主导航系统技术是新一代国家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下终端用户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聚焦于导航信息智能决策的可信性,分析了可信性理论构建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基于任务场景、运动环境以及载体动力学特征等,提出了多源自主导航系统中的载体动力学智能建模与计算、融合载体动力学特征的导航方式无感切换与智能决策、可信性自主判别与动态迭代优化的解决方案,为多源自主导航系统技术体系构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定位导航与授时(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 PNT)体系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当前以卫星为核心的天基PNT应用广泛,但在卫星拒止环境下面临严峻挑战。通过总结天基PNT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分析天基PNT的脆弱性与依赖风险,明确了对不依赖卫星的PNT体系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不依赖卫星的PNT体系概念与特征,即以“惯导+时钟”为核心增强基础PNT能力,利用外源传感器多源融合提高精度保持能力,在卫星拒止条件下为用户提供可承载的高性能PNT服务。基于现有技术基础重点发展微小型、高精度、低成本惯导技术,微时钟技术以及智能融合技术是有效途径,能够实现不依赖卫星的PNT覆盖性、精确性与可承载性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7.
108.
采用自主研发的多源多宿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海洋环境遥感探测系统,在天津渤海湾特定区域进行了3次机载校飞试验,获得了大量有效GNSS-R信号数据,对自然条件下的海面有效波高进行了反演处理。该系统通过对接收的GNSS直达信号和海面反射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处理,可以获得DDM(Delay-Doppler Mapping,时延—多普勒映射)图谱,再利用DCF(Derivative of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相关函数的导数)在DDM图谱基础上进行相关功率波形的计算,进而通过计算DCF的函数波形宽度得到海面有效波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低成本等优点,对全球范围内中小尺度海洋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用于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数值模拟的源项法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避免冷却孔内的网格划分从而减小计算量,将源项法模型应用到冲击加发散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数值模拟中,并分析了网格设置和负能量源离散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项法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综合冷效的变化趋势;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当发散孔入口/出口处面上平均面网格数超过一定量时,数值模拟结果不再随入口/出口处面上网格密度而变化;发散孔热侧壁面附近第一层网格高度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较合适的高度设置是小于或等于0.05倍发散孔直径;固体内负能量源对应源项应均匀地加载在多个体单元上。  相似文献   
110.
针对多星时差频差定位系统时/频同步要求高、多星测向定位系统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多星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无源定位体制,每颗卫星仅需单个接收天线和通道,且多星之间无需高精度时/频同步。针对定位观测量与辐射源位置的高度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率的多假设非线性最小二乘(MH-NLS)无源定位算法。理论推导了定位估计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基于定位误差的几何分布(GDOP)分析了多星构型对定位误差的影响。计算机仿真分析表明,基于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MH-NLS算法得到的定位误差能够达到CRL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