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8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03篇 |
航天技术 | 118篇 |
综合类 | 36篇 |
航天 | 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21.
在计算固体发动机(包括无喷管发动机)的理论性能时,通常假设气流为一元流.然而,已经发现,即使对于小L/D的发动机和/或高风量,典型的圆柱孔形发动机(特别是无喷管发动机)中的气流是强的二元流.因为质量沿着通道从药柱喷入零或很低的流速区,而不是直接喷入下游的高速横流中(此处作一元流假设).这可能产生一个相当小的不可逆流的状态,并带有实际二元流的有效能(热能转换为动能时的潜能)有总的增加.Glick在他的第 相似文献
222.
223.
224.
225.
多喷口环量控制翼型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多喷口环量控制翼型的想法,并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多喷口环量控制方法可以在中、小Cμ吹气时提高翼型的升力和减小能耗,并能改善环量控制翼型在较高来流马赫数下的气动性能,避免“压缩性失速”。 相似文献
226.
227.
运行效能与航空公司日常运营密切相关,运行效能的分析与评估是航空公司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评定的最高层次。针对航空公司运行发展需要,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航空公司运行效能初始指标体系。利用DEMATEL法去除影响较小的指标,形成影响运行效能的最终指标体系,主要涵盖维修可靠性、航班正常性、运行安全性、运营收益性四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观权重,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通过组合赋权法得到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大小和排序。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国内某公司连续8年的运营数据进行评价,得到了不同年份运行效能结果的灰色关联度和排序,验证了航空公司运行效能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为航空公司运行效能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28.
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有效载荷类型多、数据量大、各载荷成像约束不同等特点,根据多用户对图像质量、数据需求量、获取时效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常规成像模式、应急成像模式、特殊成像模式等各类成像模式,并进行了说明。在轨测试结果表明: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成像模式设计正确、合理。经卫星成像效能分析,两颗卫星两天时间内可对全国陆地区域进行覆盖性观测,并可对全球南北纬80°内任一目标进行观测。此文可为后续光学遥感卫星成像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9.
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DRTMCs),尤其是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海工等国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类材料研究体系主要以原位自生微米颗粒或与纳米颗粒混杂增强而实现钛基体的多元多尺度强韧化目的。研究发现,与微米增强体相比,纳米增强体(纳米陶瓷颗粒、碳纳米材料等)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以及更优异的综合性能,通过巧妙设计纳米增强体的微观结构,优化纳米增强体界面及增强体/基体界面,构型化调控纳米增强体分布,发展新型的非连续纳米相增强钛基复合材料(Nano-reinforced DRTMCs,NRTMCs),能够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主要总结了近几年来的不同制备方法与技术,深入探讨了界面结构以及空间构型对NRTMCs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NRTMCs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解决方法,并展望了NRTMCs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230.
提出一个全新的八面体航天器编队构型,该构型体现出当前编队飞行多种轨道构型的特征,同时也适于作为空间演示试验的编队飞行模式。八面体编队构型的设计思路是基于C-W方程,轨道平面内沿航向编队构型可利用轨道动力学自然保持,正上方或正下方编队构型则需要依靠平面内控制来实现,垂直轨道平面的编队构型需要施加法向控制来实现。对基于C-W方程的悬停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精度分析,最后以低轨道航天器的八面体编队构型为例进行了数学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