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43篇 |
航天技术 | 169篇 |
综合类 | 89篇 |
航天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满足在超高速碰撞靶上开展航天器抗空间碎片防护性能试验,需要准确测量速度3~10km/s,以及更高速度的毫米级或亚毫米级粒子的飞行速度,在可以实现毫米级粒子探测的片光遮挡式粒子探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片光反射遮挡式粒子探测技术,通过采用提高粒子直径与激光光束宽度的比值,解决了探测粒子直径小于1mm时探测信号弱不能识别等关键技术,研制了试验装置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0.2~10km/s速度范围内可实现直径为0.1mm量级粒子的有效探测。 相似文献
72.
星跟踪器是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导航和制导用传感设备,它利用天上的恒星为系统提供方向基准。本文对星跟踪器的研制和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叙述了星跟踪器的软件和硬件的组成及其功能,综述了系统的技术参数。此外,还对星跟踪器在空间和陆基两种环境下的应用作了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73.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赤水之名,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传奇战例让这个黔北小城家喻户晓。但也许你不知道的是,这个小城让人留恋之处,除了纪念意义意外,还因为它是一个拥有极佳风光资源的所在——境内清泉流瀑、丹霞如火,群峰叠翠,沟壑纵横,它的这些风光资源即 相似文献
74.
《航天器工程》2016,(5):111-118
光帆航天器可以借助太阳光,也可以从地基或空基能量站发出激光对其加速,与传统的化学推进相比,光帆推进技术可以使航天器获得较大的加速度,从而进行较远空间目的地的探测活动。文章对国外光帆航天器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调研,重点介绍了"突破摄星"计划(Breakthrough Starshot)概况,并对其重要系统组成及计划工程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突破摄星"计划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包括地面大型激光阵列技术、芯片星器件集成技术、光帆轻质材料技术、光帆姿态控制技术以及深空激光通信技术。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光帆航天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结构光光条中心的提取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线结构光测量系统中,光条中心的准确提取是影响整个测量系统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被测物体表面的性质等系统噪声的影响,使得精确提取光条中心存在一定的难度。采用了抛物线拟合法和基于光条骨架的方向模板法对采集的光条图像进行光条中心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当光条图像的曲率较大时,基于光条骨架的方向模板法能够有效、准确的提取光条中心。 相似文献
77.
对利用三维光弹性试验数据计算应力强度因子K_I,提出一种新的算法--综合法。此法既解决了所需测量区域内条纹信息少的弱点,又克服了因裂纹尖端“钝化”而无法测到裂尖精确条纹值的困难。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此法误差小、精度最高。可应用测定受复杂载荷并具有复杂边界条件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78.
79.
在介绍大气湍流光学长曝光像的两个模型——高斯模型(空间域模型)和统计平均光学传递函数模型(空间频率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两模型之间的关系与差别,并应用两模型数值计算了扩展目标通过大气的长曝光成像结果。此外,还应用高斯模型给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后的远场光斑。 相似文献
80.
从分析载入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和一系列目标特性出发,探讨了采用光测设备对返回舱再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提出了初步的方案设想。通过对探测能力的分析论证,确认光测设备昼夜均可以实现返回舱再入段40km高度以下、60km斜距以内的轨迹测量和返回舱红外热成像的实况图像。在白天再入时,可见光电视还可以实现斜距15km以内伞况变化过程的实时监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