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352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众眼看宇宙     
刘茜 《太空探索》2007,(5):58-59
几百张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图像被组合在一起,得到了一张包括至少50000个星系的集锦。这张图片揭示了关于宇宙少年时代的新线索,用人来比喻,就是“从几岁到十几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当代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空间红外观测的意义 □□温度低于4000K的天体的辐射主要在红外区,因此是空间红外天文观测的主要对象。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揭示冷状态的物质 宇宙中从微米大小的尘埃到巨大的行星,它们的温度范围是3~1500K。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体辐射的大多数能量位于红外区。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从进入空间时代以来,天文学家就梦想把望远镜送到太空中去观察宇宙,因为浓密的大气层是天文学家观测研究宇宙天体的一大障碍。有一位科学家描绘得很形象,他说:“在地面上观测恒星是很费劲的,就像从湖底去看飞鸟一样困难。”地球大气对天文观测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光有衍射效应,一个点光源经过大气以后会变成一个衍射斑,比如用地面望远镜不可能把一对近距双星分辨清楚,这就是大气衍射效应造成的,这大大降低了地面望远镜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太阳系边陲的“老九”总是离群索居,性格孤僻,因而它与其他行星很不合群,加上它的个头甚至放到卫星世界也不突出,所以常有人对它的行星资格疑窦重重。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是1895年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他也因这一伟大的发现于1901年荣获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它的穿透力极强,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亲身体验,医院里甚至把拍X光片也叫照透视。然而,X光却不能穿透地球大气层。天体发出的X射线辐射因为被地球大气严重吸收而几乎完全不能到达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两种用准直望远镜测量三轴转台轴线相交度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法,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丹 《太空探索》2006,(3):62-64,F0003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从此人类探索太阳的历史进入了空间望远镜时代,通过把望远镜送到太空,天文学家摆脱了地球大气的扭曲和屏蔽效应,可以在太空对太阳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达到可以预报“太空天气”的程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位于智利的双子星南座望远镜,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找到了一颗早已被预言的“伴星”,它围绕旋转的同伴已经在一场异常的超新星爆炸中消亡了。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一个百年中,美国人率先把人类送上月球。美国还在许多其他领域不断开拓,尤其是在无人太空飞行领域。美国太空探测器会飞跃太阳系,近距离地拍摄和分析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到2000年,哈勃望远镜收集到了来自宇宙最初10亿年或更短时间的光.创造了天文学上一次新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宇局(NASA)著名的知识共享杂志——《问杂志》曾刊载了弗兰克J.瑟珀里纳撰写的《将"哈勃"成功的秘诀用于"星座"》一文,作者通过自己作为"哈勃"项目负责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哈勃"成功背后的故事,以鲜活的例子论航天系统工程之道。文中阐述的"哈勃"成功的四大要素,即体系架构的开发、新技术的在轨应用、着眼未来和协同合作,对于航天工程项目管理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