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航空   1016篇
航天技术   1368篇
综合类   133篇
航天   18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人造地球卫星初轨计算的单位矢量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建立两组单位矢量系统R*,S*,φ*和ρ*,A*,h*的基础上,给出了初轨计算的新的条件方程形式以及对不等精度、不同类型的观测资料的加权处理方法,这对充分发挥高精度测距资料ρ和测速资料ρ·的作用十分有利。实测计算表明,本方法基本解决了初轨计算中轨道半长轴不易定准的困难,并具有定轨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稳定性能好等优点,对静止卫星转移轨道入轨段超短弧段测量资料的初轨计算,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2.
《中国航天》2006,(3):46-46
由于失去了机动能力.美法合作的“托佩克斯,海神”(全称为“地貌实验/海洋动力学综合监视与研究观测项目”)卫星在成功运行13年、绕地飞行近6.2万圈后,于最近停止工作。该卫星发射于1992年8月10日。它给海洋研究带来了一场革命.最早实现了对洋面地貌的连续全球观测.使人们能了解到海洋每周的重要变化。它的数据使有关海洋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的认识产生了巨大改变.曾用于飓风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预测、海洋与气候研究、船舶航线规划、海上工业、渔业管理、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全球潮汐模型改进和海洋垃圾跟踪等。该卫星设计寿命为5年.但最终却成了历时最长的地球轨道雷达观测项目。它的用户遍及全球.包括54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星上用于保持轨道指向的俯仰反作用轮于去年10月9日失效.后续海洋研究卫星“贾森”1已在2001年12月发射.称为“洋面地貌任务”的另一颗卫星定于2008年升空.  相似文献   
63.
于萍  张洪华 《宇航学报》2006,27(1):1-5,20
采用T-H方程作为椭圆轨道编队的动力学描述,推导了常值推力作用下的椭圆轨道编队的构形变化控制方法。通过合理的选择控制量的作用时刻,可达到大量节约燃料的目的。结合该构形控制方法给出了燃料均衡与燃料最优的解决方案;最后,给出的仿真算例说明了本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利用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组成天基测控系统对低轨卫星进行轨道确定,并讨论了低轨卫星在TDRSS系统覆盖区域的时间段,以改进的Gauss-Newton算法为基础,设计了非线性迭代的微分轨道改进算法,有效抑制了算法截断误差.仿真实验证明基于TDRSS的测控技术可显著提高测控覆盖率,减少地面测控站压力,有效确定低轨卫星轨道,定轨位置误差小于20 m,速度误差小于0.01 m/s,能满足一般低轨卫星的定轨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5.
本文给出了解决运输问题为中心的一类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新的、简便的算法。网络最大流与最小割集的矩阵算法,不仅能解决许多这类问题,而且能使最小费用流、分配问题和运输问题容易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相似文献   
66.
空天瞭望     
《中国航天》2004,(10):44-46
俄飞船将送马来西亚宇航员上天俄马两国航天局称,作为国际空间站一项科研任务的一部分,俄罗斯将在2007年10月利用联盟号飞船将马来西亚第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马国家航天局局长表示,2007年将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50周年,是一个很好的年份。目前马方还没有确定这名宇航员的人选,但称报名者已超过3700人。双方在2003年8月俄总统普京访马期间就这一问题签署了一份协议。印明年发射返回式卫星印度将于明年把其第一颗可重复使用的返回式卫星送入极地轨道,从而成为少数几个掌握返回式航天器技术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  相似文献   
67.
黄琦 《中国航天》2004,(12):15-15
11月18日18点4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声巨响震破了山谷的寂静,在橘红色火焰的助推下,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护送着我国新技术演示验证卫星——试验卫星2号刺破天空.将今年航天“八箭十星”任务中的最后一颗卫星顺利送入轨道。这也是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二丙在一年时间内连续第5次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68.
4月26日,海射公司的天顶3SL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发射了美国直播电视公司的“天路”1卫星。重6067千克的该星超过3月份发射的“国际移动卫星”4F1,成为迄今人轨的最重的一颗商业通信卫星。它采用波音702平台,将定点在西经102.8度的静止轨道位置,利用48台Ka波段转发器向1390万美国用户提供电视和宽带服务,寿命12年。  相似文献   
69.
日月 《太空探索》2007,(6):56-57
2006年3月27日,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正式启用了一架崭新的天文望远镜——1.2米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它配备了4K×4KCCD探测系统,具有视场大、光力强等优点,可探测到暗至21等的天体。同  相似文献   
70.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