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591篇
航天技术   318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5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今日民航》2008,(5):32-32
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和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日前宣布,双方将以全股票交易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继续使用美国达美航空公司的名称,市值将达到177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新公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一种应用于航空永磁发电机绕组短路保护的脱开机构,并为此脱开机构设计了测试电路,通过对脱开时间的测试,证明了这种脱开机构是有效的,最后对测试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1.构造及其原始数据 滑轨舱门收放机构由中、侧滑轨、三角支架、外伸臂、链条条、链轮、液压马达及减速装置等组成(图1)。一根中滑轨布置在43框前飞机对称平面内与飞机外形的下零纵线相贴合,两根侧滑轨分别布置在43框后机身的两侧,舱门的前端由一个接头铰支在三角支架上,三角支架的前支点与链条相连,舱门的后部和两个外伸臂固接,  相似文献   
104.
冗余驱动消除并联机构奇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空间并联机构的奇异性和冗余驱动消除机构奇异进行了研究。以Park关于奇异的分类为基础,明确指出了冗余驱动能够消除机构驱动奇异的原因,给出了冗余驱动个数与奇异空间降维关系的比较严格的数学推导过程。还对一种3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奇异空间的形状,并对冗余驱动消除奇异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证实了冗余驱动与奇异降维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提高并联机构的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矢量喷管机构的运动特点,将其运动过程分为2个摆动阶段和1个定位阶段,应用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对应这3个阶段的运动功能可靠性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机构仿真分析软件ADAMS相结合的办法,得到机构目标变量的分布;根据建立的3个阶段的可靠度数学模型,计算了矢量喷管机构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06.
宗瑞祥 《航空计测技术》2007,27(3):47-48,54
介绍了计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微小精密机电系统中装配连接性能不一致、可靠性差等问题,以某微型挠性摆式加速度计的恒力锁紧机构为例,从装配结构优化、装配工艺精细化设计、装配连接可靠性等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从这3个方面入手解决恒力锁紧机构载荷精准形成与保持的可行性。结合锁紧机构中被连接组件具有不同材料属性的“三明治”式结构,以及该机构具有多材料、异型异构、跨尺度变形的复杂几何与装配特性,提出了“由内向外”锁紧载荷设计和“由外向内”锁紧载荷保障的解决思路,旨在实现某微型挠性摆式加速度计装配连接性能的高可靠性与高保持性,并以此提升该型加速度计的零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8.
针对航空发动机可调静子叶片联调机构运动关系复杂、优化难度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图解法和齐次坐标法结合MATLAB软件推导两级联调机构运动方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两级机构中的关键构件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指定联调机构的两级曲柄可调端长度、可调端与固定端夹角进行了优化求解。得到了最优解,使得第一级摇臂转动角度是第零级摇臂转动角度的2倍,且第一级摇臂转动角速度也是第零级摇臂转动角速度的2倍。   相似文献   
109.
易彬  秦显平  谷德峰  鞠冰 《航空学报》2018,39(1):321187-321187
星间基线高精度确定是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完成科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受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连续跟踪弧段短、个别弧段共视GPS卫星个数少或模糊度固定成功率低、频繁轨道机动等因素影响,分布式InSAR高精度基线确定仍有不可靠的风险。通过多机构产品互比来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降低不可靠风险,并通过多机构产品融合进一步提高基线精度。选用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GRACE)卫星数据进行实验,国防科技大学(NDT)和西安测绘研究所(CHS)采用不同的基线处理软件和简化动力学策略,保证了各自的基线产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验表明,多机构互比对可以有效识别基线精度较差的时间段,NDT和CHS的基线产品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互比对残差的均方根(RMS)在R、T、N方向分别为0.7、0.9、0.7 mm,二者之间没发现明显系统偏差,大约97.86%的基线三维互比对残差量级在2 mm以内。两个机构基线产品融合后发现可进一步降低基线产品中的随机波动误差,K/Ka波段测距(KBR)系统校核结果表明融合基线产品精度较NDT基线产品提高8.97%,较CHS基线产品提高29.21%。  相似文献   
110.
头盔伺服系统的主动柔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顾宏斌  吴东苏  刘晖 《航空学报》2012,33(5):928-939
 对头盔伺服系统(HMDPM)主动柔顺控制策略的主要内容——轨迹规划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力反馈和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进行轨迹规划,该方法利用并联机构(PM)分支杆长与运动平台位姿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力反馈信息和6-3UPS并联机构滑动杆动力学模型对头部运动进行预测,为头盔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提供期望轨迹;然后,基于头盔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系统的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进行了计算,设计了惯性项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在进行头部运动跟踪的同时,实现了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接触力的控制;最后,采用SimMechanics模块建立了HMDPM—人交互模型,并进行了相关验证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力反馈和滑动副滑动杆动力学模型的头部运动预测法能实时地、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头部运动位置;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惯性和非线性项补偿控制器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跟踪头部运动,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小头盔显示器与头部间的接触力,降低执行机构的刚度、减少系统摩擦力等非线性因素对使用者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