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81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61.
岳宝增  唐勇 《宇航学报》2016,37(12):1405-1410
提出一种新颖有效的网格移动算法,使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有限元方法对球形贮箱中三维液体大幅晃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对接触线网格及自由液面网格指定其运动轨道,对湿壁面网格采用代数更新算法,对域内网格采用Laplace方程对网格速度进行平滑。同时采用基于特征线的时间分裂(CBS)格式来处理对流效应引起的数值振荡。数值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良好,证明了网格移动算法与计算格式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2.
К.  ЮА 《惯导与仪表》1997,(1):1-4
本文研究球形气体支承,在支承中将气体强制馈送进间隙,保证了气体润滑层的承压能力。  相似文献   
163.
根据球形差动电容传感器测量微位移的原理,针对八电极结构的超导陀螺仪分析了每对测量电极上悬浮转子偏移量与电容变化量间的关系.通过无量纲化和微位移范围内线性化处理及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建立了转子偏移测量模型.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超导陀螺转子偏移测试方案及其各参数间的关系.分析了影响陀螺转子偏移测量精度的因素.超导陀螺转子偏移测试方案的特点是为保证悬浮转子的零电位而采用4对测试电极的电极分布法,能同时测量出转子偏移的大小和偏移方向.实验结果表明,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分布电容、陀螺转子的零电位和模型误差等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降低相应因素不良影响的方法及输出电压与转子偏移量呈线性关系模型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多松弛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了单个中性球形颗粒在三维顶盖驱动方腔流中的运动。考虑了展向弱受限的对称边界和强受限的固壁边界两种情况下初始位置、颗粒大小以及雷诺数的影响。对于展向弱受限的情形,发现颗粒的初始位置显著影响着最终的运动轨迹。根据相图被划分为三个区域:外层稳定区、内层稳定区以及涡中心区域。通过对颗粒受力的分解解释了其在极限环上运动的机理。此外,还详细介绍了球形颗粒在极限环上的顺时针旋转运动。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颗粒逐渐向外围靠近,不断旋转达到相应的极限环轨迹。对于选定的初始位置,观察到在高雷诺数时大颗粒向外迁移,而在低雷诺数时大颗粒的极限环靠近涡中心。对于展向强受限的情形,极限环与颗粒的初始位置无关。随着雷诺数的增加,除方腔左上角外,极限环轨迹有向外迁移的趋势。最后,随着颗粒尺寸的增大,极限环向方腔内部收缩。  相似文献   
165.
为了精确测量材料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和入射电子角度下的二次电子产额(secondary electron yield,SEY)以及二次电子能谱,研制了收集极为球形结构的SEY测量装置。首先介绍了装置的构成、测量原理及中和方法,并对测得的信号波形进行了分析。随后,测量了Cu材料和Al2O3薄膜材料的SEY值和二次电子能谱。结果表明: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SEY值的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055(Cu)和0.126(Al2O3);不同入射电子角度下SEY值与理论模型符合的很好,拟合R2值为0998 64(Cu);出射的二次电子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10eV(Cu)和20eV(Al2O3)以下,符合相关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66.
针对冰晶被航空发动机吸入后在热气流环境下的运动换热问题,建立了拉格朗日框架下冰晶运动-传热传质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比了不同的冰晶融化模型和不同形状、粒径冰晶的运动换热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水覆盖模型,使用“裸”冰粒子模型时完全融化需要更长时间,20μm粒子需要0.04 s才能完全融化,但0.023 s之前“裸”冰粒子的融化速率却更快;相同条件下球形冰晶液态水含量较高,20μm球形冰晶在计算出口处液态水含量为49.05%。椭球形和宽六角形冰晶液态水含量很相近,出口处液态水含量为40%左右;粒径越小,越早开始融化,冰晶液态水含量总是更高。20μm的冰晶在出口处液态水含量高达60.4%,而40μm冰晶在出口处液态水含量只有1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