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4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20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31篇 |
航天技术 | 144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航天 | 2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搭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射流闭环控制系统,在NACA0012翼型上开展了大迎角分离流动控制实验研究。NACA0012翼型弦长200 mm,实验风速10 m/s,雷诺数1.36×105。射流激励器布置在翼型上表面,通过电磁阀进行无级控制。将翼型表面的压力系数和智能体自身的动作输出作为智能体的观测量,以翼型后缘压力系数为奖励函数,对智能体进行训练。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智能体成功地抑制了大迎角下的流动分离,比定常吹气的费效比降低了50%;智能体可以将翼型后缘压力系数稳定地控制在目标值附近;状态输入和奖励函数的改变会对最终的训练效果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62.
用激光多普勒技术测量了二维扩压器中不可压湍流边界层分离流动,得到了时均速度和雷诺剪应力分布。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以Coles速度律发展的Bardina速度分布可以描述瞬时间歇分离点以前和瞬时间歇再附点以后的时均速度分布,但无法描述分离区的边界层速度型。Cross速度分布可描述分离区的边界层速度分布。Cebeci&Smith涡粘性代数模型难以正确地描述分离边界层的雷诺剪应力。 相似文献
263.
激波矢量控制喷管落压比影响矢量性能及分离区控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波矢量控制喷管矢量角随落压比(NPR)的增大而下降的现象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对NPR影响矢量角机理及基于多缝腔体和多缝辅助注气方法的分离区控制研究,目标是寻求大NPR条件下矢量性能提高的方法.研究表明:NPR影响矢量角的机理主要由于次流下游近壁面分离区由小NPR时的开放型变为大NPR时的封闭型,从而导致由于壁面压差力产生的矢量力减小所致.多缝辅助注气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分离区在大NPR时保持开放,注气压力为环境压力时可以在不从系统额外引气的条件下提高矢量性能. 相似文献
264.
265.
针对非对称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级间分离时喷流干扰下的气动特性问题,采用捕获轨迹试验的网格测力技术和喷流试验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研究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不同迎角、级间分离时一级与二级不同相对位置以及有无喷流状态下的气动干扰特性.详细论述了模型在风洞中的支撑方式、试验方案、喷流模拟参数的选择等,给出了典型试验结果,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无喷流时,级间分离过程中的干扰流场使二级飞行器法向力减小,产生抬头俯仰力矩;喷流干扰则使法向力进一步减小,使抬头俯仰力矩进一步增大.试验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某飞行器飞行试验中,试验数据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并被飞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66.
为了分析叶片前缘形状对吸力面边界层3维流动过程的影响,对1组具有不同前缘形状的叶栅进行试验与数值模拟。以2维结论为基础,利用数值计算建立了前缘对吸力面边界层的2维影响与3维影响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对于1个竖直叶栅,端壁附近的展向截面吸力面边界层早期的发展过程主要保持2维特性,且这一特性能对边界层的3维流动产生直接影响。展向截面边界层形状因子与边界层展向流动趋势直接相关,在分离泡区域内,形状因子较大,使得边界层展向流动的趋势急剧增加,低能流体沿展向大幅发展。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前缘叶型的竖直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和出口气流角的展向分布发现,在2维计算中优秀的前缘造型或特定的前缘形状均能改善吸力面边界层的3维流动,有效减小整体的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267.
268.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相似文献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