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4篇 |
免费 | 276篇 |
国内免费 | 20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31篇 |
航天技术 | 144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航天 | 2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63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86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针对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中含有多个高斯信号源的盲源分离问题,介绍了一种成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Group BSS-CCA)。这个方法的组分析框架参照了GIFT工具箱中的Group ICA算法,具体的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应用的是Friman等人提出的BSS-CCA算法。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目的,设计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识别出混合在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的2个空间高斯信号。Group BSS-CCA算法对研究人脑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2.
为了分析叶片前缘形状对吸力面边界层3维流动过程的影响,对1组具有不同前缘形状的叶栅进行试验与数值模拟。以2维结论为基础,利用数值计算建立了前缘对吸力面边界层的2维影响与3维影响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对于1个竖直叶栅,端壁附近的展向截面吸力面边界层早期的发展过程主要保持2维特性,且这一特性能对边界层的3维流动产生直接影响。展向截面边界层形状因子与边界层展向流动趋势直接相关,在分离泡区域内,形状因子较大,使得边界层展向流动的趋势急剧增加,低能流体沿展向大幅发展。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前缘叶型的竖直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和出口气流角的展向分布发现,在2维计算中优秀的前缘造型或特定的前缘形状均能改善吸力面边界层的3维流动,有效减小整体的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253.
针对非对称飞行器在稠密大气层内级间分离时喷流干扰下的气动特性问题,采用捕获轨迹试验的网格测力技术和喷流试验技术相结合的试验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研究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不同迎角、级间分离时一级与二级不同相对位置以及有无喷流状态下的气动干扰特性.详细论述了模型在风洞中的支撑方式、试验方案、喷流模拟参数的选择等,给出了典型试验结果,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无喷流时,级间分离过程中的干扰流场使二级飞行器法向力减小,产生抬头俯仰力矩;喷流干扰则使法向力进一步减小,使抬头俯仰力矩进一步增大.试验结果已成功应用于某飞行器飞行试验中,试验数据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并被飞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54.
动态失速导致叶片气动载荷急剧变化,造成振动载荷激增,桨叶寿命大幅衰减。针对动态失速问题,从座头鲸胸鳍在动态倾转下取得良好的流动特性获得启示,据此模化出仿生正弦前缘翼面(包含3种波峰和2种波长),旨在实现动态失速控制。借助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运动网格技术,基于SC1095旋翼翼型,研究了仿生前缘动态失速流动控制机理及运动参数和来流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弦前缘大幅度降低俯仰力矩系数峰值和阻力系数峰值;前缘波峰越大、波长越小,阻力系数峰值与俯仰力矩系数峰值的抑制效果越明显,虽然升力系数峰值减小,但其减小量远小于前两者,例如其中一种仿生翼使俯仰力矩系数峰值减小了47.7%,阻力系数峰值减小了36.4%,升力系数峰值减小14.1%;在最大迎角附近,正弦前缘能够缓和失速特性,使载荷变化更为平缓;在高平均迎角、低俯仰频率、低马赫数下,仿生翼动态失速控制效果更强,相比较而言迎角振幅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5.
应用于翼型绕流的线性/非线性湍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四个线性湍流模式、四个非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和一个显式代数应力模式对绕翼型的不可压缩分离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因计算鲁棒性的需要,其中部分模式在壁面附近耦合了一方程模式.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对翼型在大攻角情况下流动产生分离的气动特性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湍流的各向异性和曲率影响. 相似文献
256.
257.
利用前缘旋转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条翼在边条较小时中等迎角以上外翼就会出现分离,现提出用转动前缘表面来控制边条翼外翼分离。通过测力、油流和烟丝实验研究了转动前缘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种机翼上转动前缘对控制分离是有效的,升力增量最大可达30%。可以预期,转动前缘与边条的综合作用,机翼的分离特性将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58.
259.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动压式油气分离器的分离性能,采用容积法判别分离效率,并以此为据对结构形式、筒体直径及长度、入口管倾斜角和出气管长度等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置式出气管与切向出油管相结合的形式,可使分离性能达到最佳;实验工况范围内,大的筒体直径更易于油气分离;入口管倾斜角存在最佳值,其值在10°~15°;当出气管长度取0.2~0.22倍分离器长度时,分离性能最佳;分离器长度过长会降低分离性能,实验条件下选5倍筒体直径为宜。 相似文献
260.
针对NASA的Rotor 67进行数值模拟以揭示轮毂角区边界层分离诱发机制和进一步完善角区分离控制方法。数值结果表明,角区边界层在强逆压梯度和叶片后半段较大曲率变化的双重影响下引发了分离。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抽吸方案对角区流动的影响发现,在轮毂90%弦长位置处采用边界层抽吸,且相对抽吸流量为0.14%时,可完全消除轮毂角区内的回流流体和脱落涡结构,抽吸效果最佳。在保证转子压比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可使得转子效率提高0.29%,落后角减小4°。轮毂抽吸还抑制了叶根附近低能流体堆积效应,有助于改善叶片载荷分布和出口气流参数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