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57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研究进气温度和当量比对脉冲爆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带简单化学反应的气液两相爆轰欧拉-拉格朗日模型,使用二维时空守恒元与求解元(CE/SE)方法和变步长4阶龙格-库塔法分别求解气液两相爆轰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提高进气温度,能加速液滴雾化、蒸发,缩短燃烧转爆轰距离和时间,但是会降低爆轰波的峰值压力;当量比小于1.1时,增加当量比,能缩短燃烧转爆轰距离和时间,提高爆轰波的峰值压力,加快爆轰波传播速度;当量比大于等于1.1时,增加当量比,能小幅提高爆轰波速传播度和缩短燃烧转爆轰距离和时间,但对爆轰波的峰值压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2.
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湍流边界层与圆柱相互作用流场研究,试验马赫数为3.4和3.8。圆柱安装在试验段底板上,安装位置的边界层为充分发展的湍流边界层,研究了圆柱直径和高度对流场结构和压力脉动的影响。采用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PLS)技术获取了流向和展向流场精细结构,激波系和马蹄涡结构均可清晰分辨。通过展向流场图像可以发现干扰区内激波与湍流结构的相互作用具有明显的非定常性。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测量了圆柱前方相互作用区域的压力脉动特性,在激波足区域压力呈现11~38 kHz的宽频分布,推测主要由激波足与涡结构相互作用及滞止区涡结构的破碎引起。随着圆柱高度的增加,激波足附近测点对应的特征频率有所降低;上游测点则发现了0~3 kHz低频区能量的增强,这主要是由分离区引起的,表明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高度的增加增强了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103.
定量分析三峡库区大气二氧化碳柱浓度混合比(XCO2)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能有效探究水电工程对库区大气CO2浓度的影响,对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调节能源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选取轨道碳观测卫星-2(OCO-2)卫星观测数据,基于反距离权重(IDW)插值,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非参检验、森氏(Sen’s)斜率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冷热点算法,分析研究区大气CO2的演变趋势和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三峡库区各区县大气CO2月均、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研究区整体呈显著增长趋势;冬季大气CO2浓度最高,秋季最低,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2)2015~2020年三峡库区大气CO2具有较高空间相关性,且部分区域表现出冷热点聚集现象。3)三峡库区XCO2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良好一致性,三峡工程的建设并未导致三峡库区CO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今日民航》2011,(2):38-39
俄罗斯摄影师Sergey Larenkov将拍摄于二战时期的照片与同地点同角度拍摄的现代照片合成起来,让照片也玩了一把时空穿越,历史仿佛又活了过来。超现实的视觉效果,带领我们体验了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柏林、巴黎、布拉格、维也纳还有莫斯科,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也让人不禁感慨欧洲国家对于历史的保护与尊重。  相似文献   
107.
晓东 《飞碟探索》2011,(4):53-53
5.迷你黑洞 如果关于引力的一个新的激进理论“膜理论”是对的,那么会有数千个微小的黑洞分散在我们的太阳系.这些小黑洞都只有原子核的大小。和它们的大个同胞不同,这些迷你黑洞是大爆炸产生的,并且对时空的影响不同,因为它们和第五维时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8.
王旺 《飞碟探索》2012,(4):54-55
时间是一个在我们生命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东西,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到"时光如箭"、"岁月如梭"、"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都包含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无奈。人们往往感叹时间的无情,幻想时间能够停止甚至倒流,此类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引发了对时空和宇宙的种种猜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时间以年、月、日、时、分、秒来度量,这些单位的中点是"日",也就是"天"。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天(即一天一夜)的缘起是地球自转一周,对于人的直接感知来说,即是从太阳自东边升起带来光明到太阳从西边落下开  相似文献   
109.
冉浩 《飞碟探索》2014,(1):18-19
宇宙到现在为止可能已经有137亿年的历史了。按照现在的主流观点,宇宙很可能是在一次爆炸中产生的,在爆炸中,产生了物质、时空以及法则。灼热的宇宙在膨胀中渐渐冷却,形成了今天的宇宙。但是,宇宙形成之初经历了哪些细节我们却不清楚,而这正是科学家极力探寻的。  相似文献   
110.
“劳驾,请问现在几点了?”我们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好像这世间真有时间这么一个东西似的。然而,你很可能从来没有这样问过一个陌生人:“劳驾,请问在哪里?”如果你迷了路,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很可能会这样问:“劳驾。请问我这是在哪里?”这就不是在问空间的一个特性,而是你自己的特性。询问时间也一样。你问的不是时间的特性,而是你在时间轴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