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1190篇
航天技术   156篇
综合类   117篇
航天   3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5 毫秒
871.
在轴承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内圈滚道廓形的圆柱滚子轴承径向跳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谐波阶次、滚子个数以及径向游隙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内圈滚道的圆度误差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较大,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对轴承旋转精度影响较大,内圈滚道低阶谐波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较高阶谐波显著;当内圈滚道谐波阶次为滚子个数的整数倍时,轴承旋转精度显著下降;减小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能有效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旋转精度.   相似文献   
872.
民用飞机结构密封设计技术要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用飞机结构长寿命防腐蚀密封和增压舱失压密封要求,从设计准则、设计要求、密封型式、密封材料等技术要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典型结构密封方法要求,并对密封材料的环境适应性试验情况进行了说明,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73.
针对某型飞机登机门使用过程中由于密封结构失效导致驾驶舱漏气的故障,对影响气密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密封结构的实际故障形式,对密封结构的故障区域进行计算分析,最终提出了改进方案并进行有限元计算验证,为改进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74.
采用氦质谱检漏技术对某型机翼整体油箱检漏方法进行工程化应用研究,提前并准确定位漏源、精准排除故障,避免因传统气油密试验工序滞后带来的问题,降低返工及时间周期成本,具有明显的效益.该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飞机其他密封部件装配检测,同时也对数字化检测技术在飞机密封装配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75.
提出了将旋转导弹单通道控制原理应用于制导炸弹控制系统设计的构想,并对旋转制导炸弹自旋频率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结合制导炸弹的运动特性,通过分析影响自旋频率设计的主要因素,给出了自旋频率的设计原则:避免产生滚转共振,在飞行过程中保持动态稳定和考虑继电式舵机的换向频率。在此基础上,以某旋转制导炸弹为例,计算了其动力系数、固有频率,最后得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自旋频率上限和下限。该设计方法也可应用于再入旋转机动弹头的自旋频率设计。  相似文献   
876.
武文倩  胡加国  潘天宇  李秋实 《推进技术》2017,38(10):2340-2347
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起始于叶根的新型压气机失速先兆,为了探索这种先兆的初始扰动特征及失速的动态发展机制,对该压气机开展全周非定常数值研究。数值结果表明,在压气机进入失速的过程中,静子叶根区域首先形成堵塞区,验证了失速初始扰动起源于叶根区域。该扰动由六个轴对称分布、以45%转子转速旋转的堵塞团组成。随着失速程度的加深,静子叶根堵塞团在低叶高范围内合并为整圈的分离区,造成整个叶根区域流动的堵塞。叶根的堵塞导致气流从堵塞区上方绕行,加快了叶尖区域的流动速度,激波的增强导致叶顶泄漏涡破碎程度加剧,形成转子叶尖堵塞区并发展为旋转失速团,最终导致压气机失速。  相似文献   
877.
雷昭  孔晓治  刘高文  冯青 《推进技术》2017,38(11):2588-2596
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级间台阶篦齿封严进行了实验与计算研究。在不同压比(1.05~1.3)下,研究了转速(1.5~7.2kr/min)对篦齿的工作间隙变化、泄漏特性、温升特性和旋流特性的影响,并选取典型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符合良好。随转速的增大,工作间隙减小,泄漏流量降低,两者最大降幅在40%左右;较小压比时流量系数微弱降低,较大压比时流量系数微弱增大。系统风阻温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转速越大温升越快,最大温升为36K。另外,出口旋转盘腔同一径向位置的旋转比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可达0.398;同一转速下,随出口旋转盘腔径向位置的增大,旋转比降低。  相似文献   
878.
严宇  张锋  洪流  杨伟东  王勇 《推进技术》2017,38(12):2797-2804
在内径为60mm,外径为70mm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实验件上,进行了以氢气/空气为推进剂的旋转爆震实验,以研究爆震波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实验中采用预爆管切向入射的方式起爆旋转爆震波,用高频动态压力传感器记录爆震波压力,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爆震波在环形燃烧室内的传播现象。在稳定工况下,爆震波传播速度达到1680.6m/s(为理论值的83.9%),工作频率达到7642Hz;在小流量工况下,爆震波的传播速度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能从790.1m/s(理论值的39.4%)变化至1533.9m/s(理论值的76.6%)。实验发现了旋转爆震发动机的点火起爆过程中存在如下不稳定现象:爆震波自发改变传播方向,爆震波自发由一个变成两个,两个爆震波相互撞击。在实验中,还发现:不带喉部时,旋转爆震发动机中爆震波的传播方向具有随机性;带喉部时,爆震波的传播方向呈现出规律性。出现上述"不稳性"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点火起爆阶段,初始流场混乱,湍流度较大,爆震波的形成过程容易受到流场扰动的随机性干扰。  相似文献   
879.
将反应扩散流形(REDIM)技术与动态火焰增厚(DTF)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了一种新的湍流预混燃烧模型。用该模型对PRECCINSTA燃烧器全局当量比分别为0.75和0.83的两种贫燃预混旋转火焰开展大涡模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DTF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了速度、温度以及CO2质量分数的径向分布情况。研究表明: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由于新模型求解的组分输运方程数目减少,计算效率比原DTF模型约提高15%;理论上,新模型可推广应用于部分预混火焰的计算,只要采用合适的REDIM化学反应表格,如二维的REDIM表格。  相似文献   
880.
王丹  陈宏玉  严宇  洪流 《推进技术》2019,40(5):970-977
针对煤油-空气旋转爆震发动机(RDE)点火困难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等压预燃的爆震循环模式。通过零维的热效率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针对于带预燃的爆震热循环效率模型。结果表明,预燃爆震循环的热效率高于理想Brayton循环,低于理想爆震循环。预燃空气比例是热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循环温比为2,预燃空气比例为0时,预燃爆震循环比理想Brayton循环热效率高26.4%,而当预燃空气量逐渐增加,预燃循环效率提升的比例逐渐变小。采用预燃方式有利于液态煤油的点火起爆,在低温比,低预燃空气比例条件下优势明显。试验中应当在保证煤油能够起爆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少的预燃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