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345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61.
介绍了基本型遥测系统中μVAX─Ⅱ遥测数据处理显示站的设计思想和简要工作原理。引入了广义帧的概念以适应多数据流、预处理器的使用环境;遥测参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功能完善的实时和事后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62.
本文通过对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分析,根据遥测系统要求对多路变化规律不同的信号进行采样和在计算机遥测系统中要求便于和计算机接口的特点,介绍了实现数字遥测系统高速和灵活分路数据采集的可行方案。给出了不需要采—保电路的条件;着重分析了满足对多路不同变化规律信号分路对策,提供了硬件实现和固体-微程序实现两种方案,并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由此可实现全总线结构,采样率超过6Mbit/s的高速、多路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563.
在分布式弹上遥测系统中,16位DMA技术可以支持远置单元(RT)与中心控制单元(CCU)之间的高速数据通信。本文详细论述了16位DMA通道设计及编程工作情况。针对文中采用以8位DMA控制器来实现16位并行传输这一方案。表明此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通用性强等优点。并通过在RT中的应用,完成了将每次采集的一帧数据高速送往中心控制单元,这一点已在与总线的联试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564.
为适应固体火箭发动机旋转试验的需要,以MCS—96单片机为主机,设计了一种微型的点火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直接安装在旋转试验台内部。省去了传统的集流环,为以后开展悬浮试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65.
随着数控设备的普遍应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数控设备如何有效地监管?数控加工程序如何传输?数控加工程序如何管理?  相似文献   
566.
567.
介绍CNG-3产品的设计、试验和制造过程的全生命周期,针对CNG-3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特殊要求,建立一种面向设计、试验、制造过程的数据集成模型.并介绍该模型的信息流以及模型的实现技术,以展示在数字化环境下如何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568.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数据处理的关键。主要介绍外测事后数据处理过程中测量数据采集、异常数据识别、数据中奇异项剔除、数据丢点、重点检测方法、数据取齐、加密、压缩与采样时间校正、数据平滑滤波等关键技术,其对于研究数据处理新方法和提高数据处理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9.
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设计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综合测试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关键技术,给出了大中型动力学综合测试系统硬件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70.
所设计的控制器由3个完全相同的控制通道构成,每个控制通道的硬件系统由2片TI公司的TMS320F2812DSP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其中的1片主要用于控制律计算、控制量输出,同时兼顾部分数据采集,另1片用于余度数据管理、数据采集以及部分控制量输出;软件系统是在TI公司的集成开发环境CCS2.1平台上用C 代码编写的。2套DSP软件程序由时序逻辑及任务调度、数据采集、通信、余度数据管理、控制律计算、结果输出和过程数据保存等模块,经优化组合而成。该系统较单冗余和双冗余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