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航空   955篇
航天技术   361篇
综合类   171篇
航天   37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先驱体法制备连续Si-Fe-C-O吸波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二甲基硅烷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经多孔熔融纺丝、预氧化、连续烧成,制得电阻率低至10-2Ω·cm,拉伸强度可达2.0GPa,长度大于500m的连续Si-Fe-C-O纤维,这种纤维在8~18GHz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吸收雷达波性能.研究铁对Si-Fe-C-O纤维电阻率和β-SiC结晶的影响:铁含量的增加有利于β-SiC晶粒的增长和电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2.
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中的传感元件优化布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鸽  袁慎芳 《航空学报》2006,27(5):957-963
研究了应用主动Lamb波对复合材料结构试件进行损伤检测时的压电元件的布置优化问题.首先,通过实验选取了不同中心频率的激励信号对结构板进行激励,根据Lamb波响应信号的分析结果对各个压电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行优化;其次,通过计算S0模式Lamb波的群速度获得边界反射的到达时间,将计算得到的边界反射信号的发生时刻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吻合一致,据此可对压电元件进行抑制边界反射影响的优化布置.将压电元件的优化布置应用在具体的损伤检测实验中,实现了复合材料上的一维结构脱层损伤定位.  相似文献   
83.
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雷达吸波材料在物体表面涂敷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和材料的吸波性能,通过设计吸波材料在飞行器表面的涂敷位置,研究局部涂敷吸波材料所能获得的隐身效果。以某飞行器模型为例开展吸波材料隐身技术研究,实现了雷达散射截面减缩与材料增重之间的优化与折衷。  相似文献   
84.
隐身吸波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敬 《成飞科技》2005,(3):11-13
雷达吸波材料是隐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吸波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各类雷达吸波材料特点及工作原理,对各类吸波材料的应用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85.
高速磁浮列车会车压力波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运用移动网格技术,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磁浮列车以500 km/h速度运行时的会车压力波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计算结果与现车试验结果相差10%以内,表明了本文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文中还研究了交会过程中列车周围的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当列车交会时,两车之间的流场相互叠加,而两车之外的流场分布在整个交会过程中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6.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无限大薄板中弯曲波的声辐射机理,推导了无限大薄板的辐射声压计算公式,得到了无限大薄板弯曲波结构声强与辐射声强的关系表达式,并给出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为进行结构声辐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8.
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考虑库伦摩擦的波箔型径向气体箔片轴承的箔片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耦合求解Reynolds方程和气膜厚度方程,通过求解轴颈达到极限偏心率时的轴承极限承载力,研究了箔片结构库伦摩擦效应对轴承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搭建了轴承极限承载力测试试验台,利用温度法测量了两个具有不同轴承壳内表面粗糙度的波箔型径向气体箔片轴承的轴承极限承载力.通过对比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轴承壳圆柱孔内表面粗糙度为0.4μm的轴承在10000r/min和20000r/min下,轴承极限承载力分别为15.5N和42.3N;而表面粗糙度为1.6μm的轴承极限承载力为10.9N和29.6N,这是由于波纹箔片和轴承壳体之间的库伦摩擦力增大了波纹箔片的刚度,因此增大箔片结构摩擦因数使得轴承极限承载力降低,并且仿真结果变化趋势和试验结果变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89.
许少峰  孙秦 《航空工程进展》2013,(1):119-125,133
为分析蜂窝结构吸波材料在电磁波斜入射条件下的反射特性,首先基于长波长近似条件下的强扰动理论,得到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再利用各向异性分层介质条件下的横向场传播的本征波解,推导出蜂窝结构吸波材料对斜入射电磁波的反射系数公式;进而得到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的反射率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反射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特定入射角情况下,对于不同的蜂窝高度,吸收剂存在最优厚度,可使其反射率最小。研究结果对蜂窝结构吸波材料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一种乘波前体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特征线方法设计了具有直线初始激波、内收缩段消除激波反射、出口参数均匀可控的基准内锥流场.基于密切内锥(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OIC)乘波体设计方法,发展了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osculating inward turning cone waverider inlet,OICWI)设计技术.基于一体化基准内锥流场和前体进气道设计技术,设计了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采用数值软件对设计的乘波前体进气道进行了仿真分析,结论如下:①OICWI的设计是遵循气动原理的.②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的前缘形状、内收缩比及出口参数可以根据需求定量准确设计.③理论设计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一致,证明设计方法是正确可靠的.④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一体化密切内锥乘波前体进气道具有较好的出口流场均匀度及较高的流量捕获率和较高的总压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