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7篇
航空   208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静电放电(ESD)的测试与ESD引起元器件失效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辐射引起的ESD的预测,直接放电的ESD的预测.这些预测包括静电场、在敏感电路上的感应电压、在电线上ESD感应电压等的预测.同时还介绍了合适的屏蔽方法以改善ESD的影响以及引起元器件失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2.
103.
江军  张本栋  王凯  李文源  张潮海 《航空学报》2020,41(9):323889-323889
为满足多电飞机(MEA)的大功率用电需求,系统工作电压需要进一步提高,而较高电压会增加相关部件的绝缘失效风险。面向多电飞机特定工作场景和参数,搭建了模拟飞机电作动器中的绕组间绝缘故障测试平台,开展了1 kHz范围内的局部放电(PD)大量重复实验,研究了特定电压幅值、正弦波和方波脉冲波形下局部放电幅值、放电重复率和放电相位等统计特征,并计算评估了不同频率值下多电飞机中的局部放电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频域范围内,方波脉冲下的起始放电电压(PDIV)都低于正弦,方波脉冲波形对绝缘影响更大;随着频率升高,放电幅值逐渐降低,但放电重复率几乎呈线性增长;放电时刻集中于上升沿/下降沿末端。以50 Hz作为对比基准频率,1 kHz时的放电幅值降低80%,而放电重复率增加11.92倍,较高频率下多次累积的小幅值击穿成为威胁绝缘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分析认为高频下空间电荷场强变化导致的放电延迟时间减少和周期数目增加分别导致局部放电脉冲幅值降低和放电重复率增加。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针对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和相关装备开展针对性绝缘测试和评估,并有望为多电飞机向大功率高电压方向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4.
钛合金在放电诱导和助燃氧气的共同作用下能通过自身燃烧反应被蚀除,随着助燃氧气压力增大,钛合金蚀除速度增大,但是当气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爆炸,影响材料成形精度。针对钛合金放电诱导烧蚀高效车削加工提出了基于可控燃爆机理的新加工理念,即通过定量高压复合低压进气系统以实现钛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处于可控燃爆状态,以增加钛合金蚀除速度。并与只通入低压氧气的加工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可控燃爆机理的车削加工,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通过间歇定量高压助燃氧气实现钛合金燃爆的可控高效加工,其蚀除速度远远高于只通入低压氧气的放电诱导烧蚀车削。  相似文献   
105.
1飞机上放电刷的作用放电刷是静电放电刷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放掉飞机上静电的设备。放电刷安装在飞机表面外型尖端部分,尾端部有一个金属针用于放电(一般包裹在圆帽内,看不见)。飞机在空中运动,由于空气和其他杂质的摩擦,在飞机机身上将产生静电电荷(摩擦生电),一般为正电荷。通常,电荷均匀  相似文献   
106.
多路合成载波的包络特性与微放电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前的微放电现象分析试验文章主要集中在对各种材料的微放电机理及处理方法的研究上。本文试图从时域角度对微放电产生的基本条件-多路信号的合成包络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有助于对微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理解,并对部件的微放电试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了研究毛细管放电型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输出特性,借助电学诊断手段展开实验研究,获得了推力器典型放电波形,系统研究了不同毛细管内径和施加电压对等离子体等效阻抗、沉积能量效率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冲量测量台架,测试了不同参数下毛细管推力器输出元冲量,并通过计算获得了推力器比冲、总体效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毛细管内径不断增大时,能量沉积效率不断下降,元冲量下降,比冲降低。主电容电压增大时,放电能量不断增大,能量沉积效率降低,元冲量和单次等效烧蚀质量不断增大,但推力器比冲和总体效率均先增加并趋于稳定。当毛细管腔体长度为16mm,内径3mm,主电容2.5μF,充电电压为2kV时,输出元冲量350.79±7.50μN?s,比冲531s,总体效率可达18.3%。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克服电子束蒸镀技术的不足,提高蒸镀薄膜与基体的膜基结合力,通过增加射频线圈的方法,在电子束蒸镀沉积过程中实现了射频自体辉光放电。研究了放电参数对射频辉光放电反射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3匝直径82mm的射频线圈条件下,最佳放电距离为100cm。电子束流在160mA以上时,起辉较容易,但是电子束流大于200mA后,蒸镀的膜层容易脱落。通过静电探针分析发现,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离子密度高于1.0×1010atom/cm3,射频功率的增大提高了真空室中各个位置处的离子密度,尤其是线圈中心位置,导致了真空室中离子密度径向位置的不均匀性。当射频功率为170W时,各位置的离子密度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10.
在圆锥-圆柱组合体圆锥段的尖端区域布置一对单个介质阻挡放电激励器( SDBD),通过风洞实验对圆锥前体分离涡流场的等离子体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风速5m/s,迎角为25°和30°,采用表面压力测量技术,并通过对压力的积分得到侧向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激励器的开、关可以改变圆锥两侧压力分布不对称的模式,从而使得侧向力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器可以对非双稳态下的圆锥前体分离涡流场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