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2篇
  免费   1570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航空   3195篇
航天技术   582篇
综合类   356篇
航天   230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982.
983.
984.
针对当前理论爆热仅有概念没有计算实例的现象,通过测试不同样品量的推进剂定容爆热并对最佳质量的燃气进行气相色谱实验,分析了最小自由能法计算推进剂燃烧产物的应用界限。研究认为,最小自由能法只能用于计算发动机燃烧室高温下的绝热定压燃烧产物,不适用于计算常温下的爆热产物。提出并明确了推进剂理论定压和定容爆热的计算方法;建立并验证了降温到298K燃烧产物的确定方法。针对当前推进剂燃烧效率大多为定性评判的现象,将爆热效率定义为实际定容爆热与理论定容爆热之比,用来定量表征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可以实现用少量推进剂对其燃烧效率进行综合评判,尤其适用于推进剂配方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985.
986.
如今,运载火箭大量使用液氧、煤油等液体推进剂,其液位测量技术主要有浮子式、激光式、电容式、雷达式等。介绍并实现了一种激光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体积小、功耗低,可适应多种测量环境,能满足航天燃料液位测量高精度、高动态、连续稳定测量的要求。系统利用相位式激光测距技术,通过测量激光回波信号的相位延迟,计算激光光程从而得到距离数据并通过客户端进行直观展示和数据存储。系统最大测量距离可达100 m,精度为±1 mm。该系统为非接触测量,耐腐蚀,通过加入反射板可实现透明、非透明液体测量。  相似文献   
987.
988.
雷达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相干累积是机动目标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性能会因脉冲回波处理间隔内未知距离和/或多普勒的徒动而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贝叶斯推理运动轨迹相干累积的动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对脉冲压缩回波信号的距离频率进行翻转,就可从未翻转与翻转后的回波信号相乘的傅里叶逆变换中,提取出慢时间维描述待探测多目标运动轨迹的时频信号。视该时频信号中各目标运动轨迹为状态变量,获得的时频信号为观测,建立起多目标运动轨迹的状态空间模型。这样,据贝叶斯滤波推理出的目标运动轨迹,构建出快-慢时间维联合的二维匹配滤波器,就能补偿目标高速/机动带来的未知距离和/或多普勒徒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证明:所提算法适用具有复杂且未知运动状态的目标,且呈现出了优于文献报道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989.
小口径电热化学超高速发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小口径发射装置上进行了以液体发射药为化学工质的电热化学发射实验研究,采用不同的装药结构及装药量改进内弹道性能, 可使弹丸获得超高速。对电能释放与化学能释放过程的合理匹配表明, 等离子体能够增强液体药的燃烧并影响压力变化曲线。通过等离子体射流与液体药装填方式的控制, 如采用环状装药结构, 可以增进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的相互作用, 提高内弹道性能  相似文献   
990.
用RTR技术确定SRM燃烧室凝相粒子加入边界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手段, 目前的SRM 颗粒轨道模型很不完善, 其中粒子的加入边界条件完全是建立在人为假设的基础上。针对这种情况, 发展了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确定凝相粒子加入边界条件的方法, 首先利用RTR技术对实验发动机热试车条件下凝相粒子的运动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图象处理技术获得粒子的运动轨迹, 然后采用轨道模型法计算实验条件下凝相粒子的运动轨迹, 通过轨迹反推法给出了粒子加入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