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8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引言 雷雨大风是强对流天气之一,对飞行安全影响极大。而每年从6月开始,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北抬,广州处于副高边缘,易形成不稳定层结,当有低槽、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影响或副高自身的进退引起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午后易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天气,但雷雨大风天气持续时间特别短,局地性强,发生概率小,历史个例少,用常规天气图表和现有的数值预报产品难以有很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火箭探空是空间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活动舞台主要为稀薄大气层所占据的空间,活动成果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促进了空间科学的发展。用于火箭探空的运载上具——探空火箭业已实现了固体化、轻型化、系列化等方面的变革,并正在开发新的领域。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由无控固体探空火箭和地面发射设备组成的运载系统是固体火箭探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介绍该运载系统在各研制阶段的设计内容,着重讨论总体方案选择的原则和总体参数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空天试验研究中对参考大气模型的实际需求,即模型应具有跨时空的全球尺度覆盖性以及在起降关键航迹点的高精度性,提出了一种区域参考大气密度的建模与应用方法。首先对实测数据的冬夏季典型月份的大气密度特性,具体包括月均值与密度扰动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探空试验实测数据的全球参考大气模型(GRAM)的定量修正方法,从而构建起了包含有大气扰动与季节变化的区域参考大气密度模型。最后提出了区域参考大气密度模型向GRAM的过渡方法与实际应用方法。研究表明,探测地区的大气密度特性具有明显的冬夏季节性差异,需要根据季节构建相应的大气密度模型。区域参考大气模型的蒙特卡罗仿真可以有效模拟实测数据的大气密度特性。通过与GRAM过渡结合,参考大气模型既具有全球覆盖性,又具有很高的局部精度。   相似文献   
17.
5月7日,我国"子午工程"首枚探空火箭在海南省发射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研制的天鹰3C探空运载火箭搭载鲲鹏一号探空仪,成功测得了高度最高为196.6公里空间有效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6 0年 5月 2 8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上海机电设计院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的前身 )负责研制的T - 7M火箭。在毛泽东主席那次视察 4 5周年之际 ,回顾和论述了那次视察的背景、情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火箭控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也是中国在高新技术中较早达到国际水平和进入实用阶段的一个领域。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探空火箭。在研制发射了几种型号的早期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种实用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飞上蓝天。在 20世纪,中国共研制成功19种实用火箭探空系统,富有成效地进行了气象探测、核云取样、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单元技术试验等火箭探空活动。  相似文献   
20.
无线探空测站可以提供高精度和高垂直分辨率的大气产品。为评估GNSS精密单点定位获得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的精度,将无线探空产品获得的ZTD作为真值,选取中国地区4个IGS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探空测站2014—2018年的数据进行试算和分析。针对两种产品空间分辨率不一致性问题,利用GNSS气象观测值来弥补探空测站与GNSS测站高程的不匹配。实验结果表明:GNSS气象观测能够较好地弥补探空测站与GNSS测站高程的不一致性;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获取的ZTD与探空产品估算的ZTD差值的RMS值小于4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