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2篇
  免费   1366篇
  国内免费   405篇
航空   4544篇
航天技术   524篇
综合类   384篇
航天   116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67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针对基于二维充气机翼的构形特征进行高雷诺数条件下的气动特性分析.首先通过对二维充气机翼构形特征的设计,建立了描述逼近程度的误差参数和若干模型;进一步运用数值方法,通过与标准翼型的对比,分析充气机翼的气动性能及其误差参数的敏感性.数值结果表明:在高雷诺数条件下,充气机翼的气动性能相对于标准翼型有所降低.同时,结合对流场特征的分析,从机理上解释二维充气机翼与标准翼型气动性能差异形成的原因,即导致总的阻力系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其凹凸起伏的表面对充气机翼表面压力分布所引起的变化,局部压力升高从而大幅增加了压差阻力.   相似文献   
912.
一种涡轮排气蜗壳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涡轮排气蜗壳的排气效果,选取一种箱式蜗壳为原始计算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排气蜗壳的气动性能,揭示了蜗壳内部流动损失的主要来源,在不改变其几何尺寸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蜗壳的分流层改型设计,并与两种一般改型方式的效果作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分流层改型设计可使排气蜗壳的总压损失系数最多降低32.12%,静叶恢复系数最多提高48.73%,其效果好于扩压结构弧线改型,但弱于蜗壳壁面轮廓型线改型,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分流层设计改善蜗壳气动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913.
为研究截面形状和旋转效应对高压涡轮动叶内部冷却通道换热的影响,对雷诺数为10000~50000,旋转数为0~209,通道转角为0°、225°、45°的带直肋双流程梯形截面通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在第一通道,梯形通道后缘换热强于前缘;在第二通道,前、后缘换热区别不大,后缘的换热略强于前缘。旋转状态下,对0°通道转角,随旋转数的增大,第一通道的后缘面换热仍强于前缘面和外侧面,且差异更明显;第二通道前缘换热相对后缘增强。在较高旋转数(旋转数大于1)时,0°通道转角工况的换热最强,45°转角最弱。   相似文献   
914.
辐射换热对平板气膜冷却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友宏  任浩亮 《推进技术》2017,38(3):588-596
为了分析辐射换热对平板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分别对不考虑辐射换热(耦合计算)与考虑辐射换热两种条件下的平板隔热屏进行了三维流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绝热壁(不考虑隔热屏固壁导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辐射换热采用离散坐标法。得到了3种不同主/次流总温比(Rt)条件下气膜冷却效果、流场、单位面积冷流体热负荷以及流量系数的对比结果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膜冷却效果沿流向逐渐降低,且随总温比的增加而降低;在展向上气膜冷却效果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规律,最大与最小相对值在绝热壁条件下达到最大,为94.5%,辐射换热次之,为13.5%,不考虑辐射换热时最小,为9.8%。与不考虑辐射换热结果相比,辐射换热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在流动方向逐渐变大,气膜孔附近展向温度梯度增大,冷流体热负荷增加了92.8%,二者计算的流量系数相差不大,为1.1%,与绝热壁计算结果相比,流量系数减小了13.1%。随着总温比增加流量系数减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大,为1.1%。  相似文献   
915.
提出了一种利用压力面与吸力面间压差产生射流旋涡的被动流动控制技术以改善压气机叶栅的气动性能,在进口马赫数Ma=0.67的高速扩压叶栅上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射流旋涡可有效增强吸力面附面层与主流间的能量交换,改变下游壁面涡的结构和尺寸,推迟流动分离,减小角区损失。当射流距分离线或端壁较近时,当地较厚的附面层使得旋涡上洗区的掺混损失增加;而射流距分离线或端壁过远时均会减弱下洗区能量注入对角区低能流体的影响;指向端壁的射流会增加壁面涡强度,而沿远离端壁方向过大的偏角则会减弱射流旋涡强度,从而减弱其控制效果。当射流轴向距叶片前缘xj/cx=40%、沿叶高距端壁h/H=15%、射流偏角β=60°时,其改善栅内流动的效果最佳,总压损失减小可达5.2%,而射流流量仅相当于主流的0.27‰。  相似文献   
916.
文摘介绍了富硼化合物陶瓷的性能,SiB_6的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及几种主要合成和烧结方法,综述了SiB_6的抗高温氧化、力学、摩擦学、电学性能及其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17.
变循环发动机对战斗机任务性能影响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战斗机任务性能模型的可行性,以战斗机为研究对象,假设其安装变循环发动机,以F-22战斗机机内燃油和带副油箱的任务性能为标准结果,考虑全部的飞行过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F-22战斗机内燃油和带副油箱任务性能与文献中的标准结果十分接近,误差分别为0.76%和0.24%;假设的变循环发动机使得加速及超声速飞行等涡喷模式的耗油率降低20%,亚声速巡航航段涡扇模式的耗油率降低25%,变循环发动机能够使战斗机的转场航程增加27.2%,亚声速截击任务剖面的作战半径增加29.1%。本算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18.
介绍了VxWorks 653应用性能监控与分析工具的整体架构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其中重点阐述了目标机端时间资源监控、空间资源监控、系统事件监控、数据通信监控的实现方法.该工具能够在航电应用软件集成验证阶段提供应用运行过程中资源使用情况监控和性能分析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航电软件的开发和集成效率.  相似文献   
919.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衬层界面,从性能失效、组分迁移、表征方法和在线监测四方面综述了界面贮存性能研究进展。首先,从界面脱粘和裂纹扩展两方面讨论界面贮存性能失效,提出有必要探索准确获取界面性能参数的方法和发动机层次的界面裂纹扩展试验方法,以完善发动机界面性能失效分析体系。其次,分析增塑剂和安定剂等不同组分的迁移机理,认为分子动力学模拟能降低组分迁移机理研究的成本。如能进一步与组分迁移抑制的工程经验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界面组分迁移模拟和评价体系,对组分迁移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从宏观、细观和微观多个层次讨论了界面贮存性能的表征问题,提出应构建“宏观-细观-微观”的跨尺度综合表征体系,由浅入深,从不同尺度和不同特性全面表征界面贮存性能。最后,分析了实现界面贮存性能在线监测的主要技术途径,指出集成化、微型化和适应性是界面在线监测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20.
固液火箭发动机通常采用液体氧化剂和固体燃料作为推进剂组合,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火箭动力系统。氧化剂喷注燃烧特性是固液火箭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按照喷注介质的物理聚集态,固液火箭发动机常用气体喷注器和液体喷注器两类。气体喷注器的典型喷注介质为气氧(GOX)、催化过氧化氢(H2O2),液体喷注器的典型喷注介质为液氧(LOX)、高浓度H2O2、氧化亚氮(N2O)。对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展各类喷注器的高效喷注燃烧技术的代表性研究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其典型探索性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氧化剂喷注方案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归纳了固液火箭发动机高效喷注燃烧的主要关键技术,即氧化剂喷注稳燃技术、喷注流场高效药柱传热技术、喷注流场高效推进剂掺混技术、喷注结构长时间热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