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67篇 |
免费 | 545篇 |
国内免费 | 46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23篇 |
航天技术 | 3564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航天 | 61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252篇 |
2021年 | 301篇 |
2020年 | 233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217篇 |
2015年 | 295篇 |
2014年 | 409篇 |
2013年 | 450篇 |
2012年 | 710篇 |
2011年 | 706篇 |
2010年 | 730篇 |
2009年 | 638篇 |
2008年 | 568篇 |
2007年 | 488篇 |
2006年 | 436篇 |
2005年 | 444篇 |
2004年 | 428篇 |
2003年 | 427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355篇 |
2000年 | 271篇 |
1999年 | 229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200篇 |
1996年 | 167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90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6,26(3):58-58
4月27日6时48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06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这颗卫星质量为2700余千克,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遥感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2.
43.
针对高轨遥感卫星多载荷协同观测和一致测量应用需求,在前期总体技术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现有在轨组装航天器和高轨卫星公用平台的构型调研,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载荷协同观测需求的平台构型设计方案。平台利用CZ-5运载火箭发射并在轨展开,采用“网格式中心承力筒+板+桁架”式的总体构型,开展了主传力路径、贮箱承载结构、网格式中心承力筒等的细化设计工作,并进行了结构产品的初步设计,建立了平台结构整星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表明:平台结构整星的各向一阶频率均能满足运载火箭的频率要求。基于标准化、通用化的平台接口设计,使其具备可扩展及可维修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平台鲁棒性。基于全网格筒的主承力设计,增强平台结构承载能力,并改善平台内部热环境。该设计方案可为基于在轨组装维护的高轨遥感大平台结构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4.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5.
叶绿素a(Chl-a)是湖泊富营养化和初级生产力评价的关键指标。在传统地面观测受限于时空尺度的问题下,高光谱遥感为光学特性复杂的内陆湖泊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针对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高光谱成像仪(HJ-2A/B HSI)数据的湖泊叶绿素定量监测能力问题,选择太湖为研究区域,结合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和准同步的哨兵-2(Sentinel-2)卫星多光谱(MSI)数据,系统评估了HJ-2A/B HSI数据的遥感反射率数据质量,构建了太湖叶绿素HJ-2A/B HSI遥感反演模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7.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78 mg/L,HJ-2A/B HSI与Sentinel-2 MSI影像提取的叶绿素浓度整体空间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HJ-2 HSI可为内陆湖泊叶绿素及其它水质参数的遥感定量监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并仍可在辐射数据质量、大气校正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满足水环境遥感业务化监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6.
47.
48.
针对导航卫星在研制中识别与控制中断风险的工程需求,分析了导航信号中断的复杂性,针对现有中断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全层级、多维度且融合了危害时间模型的中断分析方法,并给出中断分析流程。通过相关性分析快速定位导致卫星信号中断的底层单元清单,解决了中断关键环节识别全面性的问题;针对传统技术未考虑中断相关性及中断传播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察中断风险评估三要素并引入中断传播概率的危害时间模型进行定量评估的方法,实现对中断关键环节的准确识别。该方法适用于星座和卫星的各类中断关键环节识别,已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49.
50.
为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超光谱探测仪(简称超光谱探测仪)植被荧光探测精度,需降低光学系统偏振灵敏度,即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响应进行抑制。文章利用斯托克斯-穆勒体系对超光谱探测仪光学系统进行偏振特性分析,对前置光学系统引起的偏振响应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确定采用双巴比涅消偏器实现全光路消偏的方案;同时对偏振测试系统中主要误差源(即测试系统残余偏振度)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积分球光源+扩束系统+偏振元件”的低残余偏振度的偏振测试系统,对超光谱探测仪偏振灵敏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光谱探测仪偏振度为0.65%,满足高精度植被荧光探测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