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5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97篇 |
航天技术 | 74篇 |
综合类 | 154篇 |
航天 | 1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70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06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37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27篇 |
1994年 | 109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通过对耐420℃聚酰亚胺树脂的化学反应特性、流变性能分析以及加压时机和压力大小等成型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同时采用超声水穿透法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超声检测,并结合金相显微镜分析讨论了衰减比例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超声检测参数。结果表明:分段阶梯加压,可有效控制复合材料的树脂含量和孔隙率,选用5 MHz探头、15 d B增益的超声水穿透检测参数可有效评判2~3 mm厚复合材料的成型质量。研制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在420℃的弯曲强度保持率为65%,弯曲模量保持率为89%,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273.
274.
275.
李云明%王芬%朱建锋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2):46-48
以钛粉、铝粉及Al2O3晶须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Al2O3w/TiAl复合材料.借助于XRD、SEM分析方法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显微结构,讨论了工艺条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对粉料高能球磨以细化颗粒,通过先湿混后干混,以均匀晶须在基体中的分布,可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76.
余瑞莲%汪明%李弘瑜%杨云华%冯志海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2):6-8
以苯乙炔封端聚酰亚胺树脂为基体,采用高温R1M工艺复合成型了T300碳布增强聚酰亚胺层合板,复合材料的Tg达351℃(DMA),材料在300℃弯曲强度保持率达90%以上,模量保持率达85%以上,层间剪切强度保持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27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TC11合金在800~1 050℃、应变速率0.005~5/s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根据动力学分析,确定了不同温度区间的热激活能和热变形方程.结合变形微观组织观察确定了TC11合金的高温变形机制.结果显示:TC11合金在(α β)两相区和β相区的热变形激活能分别为285.38和141.98 kJ/mol,表明不同温度区间的热变形机理不同;在两相区变形主要发生片状组织的球化,在β相区变形时低应变速率下(0.005~0.05/s)主要发生β相的动态再结晶,高应变速率下(0.05~5/s)主要发生动态回复.研究结果为确定该合金的最佳变形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8.
采用RFI工艺分别成型了648和5228A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其增强材料为碳纤维无屈曲织物,铺层方式为[(0,90)/( 45)]s;测试了两组层舍板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并做了比较分析;对破坏形式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228A相对于648环氧树脂膜有较宽的低黏度区域,较长的凝胶时间;5228A与648层合板相比,拉伸强度高106%,拉伸模量、泊松比接近;弯曲强度高58%,弯曲模量高16%;层间剪切强度高62%. 相似文献
279.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3):8-10
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分析表明,刺针的结构对于纤维引入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用刺针是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复合成型的基础;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成分、刺针和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针刺增强织物具有相当的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