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399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29篇
航天   2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33.
34.
实验证明,底胶能够改善钛合金胶接接头的环境耐久性。目前常用的底胶有烷基金属氧化物、无机水合金属氧化物及有机硅烷偶联剂等。本文综述了不同底胶对铁合金/环氧胶接接头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刘志武 《推进技术》1986,7(4):15-21
用于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力向量控制系统的柔性接头,承受燃料室内燃气压力产生的轴向载荷,基本上是轴对称应力状态.由于使用橡胶材料作为弹性件,使得柔性接头的变形较大.为处理这种轴对称大变形问题,计算机程序“LES”采用八节点曲边四边形环状等参数单元,逐步加载求解.经过多次实例计算,表明该程序可以满足设计需要.与实验数据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6.
带挠性帆板航天器热诱发姿态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带挠性帆板航天器简化模型建立了帆板受到突加热流时的拉格朗日能量方程,将帆板的准静态位移分解为空间函数与时间函数的乘积,采用扩展的假定模态法,推导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指出温度差是引起姿态变化的扰动源,分析了热时间常数及温度差等参数对姿态的影响.从频域出发,分析热引起的扰动力矩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7.
复杂动力学模型下星载天线跟瞄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载天线动力学复杂这一问题,从天线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指向跟踪控制以及振动抑制等方面研究了柔性星载运动部件的指向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描述系统几何拓扑关系建立系统运动学方程,从而简化动力学建模过程;之后,利用假设模态法,对天线反射面挠性进行建模;最后,将拉格朗日方程与挠性关节模型相结合,从而建立了星载天线非线性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以上复杂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控制策略设计:先运用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控制器得到不考虑挠性关节的耦合控制律,从而保证卫星基体的稳定性以及天线挠性反射面的振动抑制;再使用反步法对挠性关节进行控制,实现对天线反射面的指向精度控制。最后,讨论了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跟踪指向控制的影响并采用数学仿真的方式验证了相关动力学模型与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对星载天线的指向跟踪控制以及振动抑制,提高星载天线的动态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38.
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均匀性影响疲劳性能,常用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方法来改善。但奥氏体型合金固态无同素异构转变,焊后热处理难以明显地改善其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形变再结晶工艺可以同时改善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而可以非常显著地提高该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断裂能力。本文主要讨论1Cr18Ni9Ti熔焊接头形变再结晶态的微观组织和疲劳性能,并以该焊接接头的低循环疲劳性能来验证  相似文献   
39.
40.
从工程实践角度,探讨了在目前广泛采用的偏置动量轮三轴姿态稳定卫星上,进行大尺寸(3~5m)和高指向精度(0.05°)的挠性天性指向控制问题。在建立具有挠性天线的星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在借鉴和改进有关抑制挠性天线振动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轴稳定卫星平台上的挠性天线指向控制系统的方案。最后,根据数值仿真结果,给出了影响挠性天线指向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