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94篇
航天技术   480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7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针对某型飞机中机身零号框多处损伤的现象,根据损伤产生特点及结构描述,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零号框局部修补后状态,对修复该腹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加载计算,结果表明:修补后零号框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在更换零号框腹板过程中,采用组合式引孔衬套替代原引孔方式,解决了二次引孔易超差的难题,为今后族类飞机框腹板及改型机的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2.
悲壮也值得     
罗尧清 《航天员》2009,(2):40-43
在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可谓老幼皆知,月球上是不是真住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嫦娥呢?就目前的探测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943.
1987年7月22日发射,苏联官方提前很长时间就宣布了这次发射的日期和精确时间,表明对运载火箭和飞船可靠性的信任,这成了苏联以后航天活动的一个特点。这是苏联第12次“国际”飞行,国际乘员是叙利亚人,36岁的穆罕默德·法里斯,他的任务是对“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为期6d的访问。指令长是40岁的亚历山大·维克托连科,这是他的首次飞行。  相似文献   
944.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4-16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之一,作为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专家,89岁高龄的王希季院士为我们回顾了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回顾了充满着光荣与理想的12年。  相似文献   
945.
夏光 《国际太空》2010,(4):10-11
在本刊和《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回到‘东方红’——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40周年”的座谈会上,东方红1号卫星工程的参与者讲述了他们与东方红1号卫星的故事,让他们引以为豪的那个时代的那段记忆。他们曾因东方红1号卫星项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46.
紫晓 《太空探索》2010,(3):16-19
<正>2010年1月11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绕月探测工程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众所周知,我国"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绕月探测工程是这三步走的第一步,而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则是绕月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47.
《国际太空》2010,(4):1-1
<正>4月24日,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4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音响彻寰宇,开创了中国空间事业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48.
《航天》2010,(11):16-17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采用调相轨道,对火箭来说类似于打‘固定靶’。嫦娥二号卫星发射采用地月转移轨道,火箭要兼顾地月日之间的关系,发射类似于打‘移动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部长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设计师李聃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概况了两颗嫦娥卫星发射技术的区别。  相似文献   
949.
飞行途中的探测 在飞往土星的途中,"卡西尼"号探测器也有惊人之举,进行了一系列探测,包括对处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木星.  相似文献   
950.
随着嫦娥一号完美谢幕,月球探测计划"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便成了关注焦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实现探测器在月面上软着陆,最紧要问题是怎么选择落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