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航空   847篇
航天技术   225篇
综合类   145篇
航天   3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本文介绍用微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对石墨喷管内衬的温度场进行实测。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微机系统、热电偶的制作和安装工艺、实测程序,并对实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实测的结果能用于分析喷管内衬的温度场及其变化情况和热应力的计算,并可用于验证用非稳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介绍了根据压电元件快速变形所引起的惯性力和摩擦力实现纳米级驱动装置的原理。针对微位移器的静、动态特性,研制了新型微位移器驱动源。试验结果证明,该驱动源大大改善了微位移器的过渡过程和动态特性,满足微步距驱动装置控制和驱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3.
门举先 《推进技术》1982,3(4):21-33
本文在初步设计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了这类型固体发动机壳体隔热层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对于自由装填隔热层的设计,首先确定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允许的应力应变,其次选用高温力学性能较好的树脂和烧蚀率小的结构方案。这样,可以承受热载荷的冲击,耐冲刷和耐烧蚀。试验结果与计算较一致。  相似文献   
994.
精密微小孔电火花加工实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介绍巴西海军研究所研制的加速度计测试站的特点和性能,该测试站的主要特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的有设备研制、机械和电气设备安装等。这诸多特点使它有可能敏感和分辨世界范围内质量最好的加速计(分辨率为1微g左右)。  相似文献   
996.
微型非晶合金齿轮微塑性成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微型非晶合金齿轮的微塑性成形实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成形过程中载荷—行程曲线的规律。结果表明,其载荷—行程曲线可分为镦粗、齿腔填充成形和最后充满三个阶段;有限元模拟结果可用于实验过程的再现和优化。通过分析成形件的表面质量,发现微型非晶合金齿轮在成形中可能出现填充不足和氧化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97.
航天员返回后的立位不稳定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航天员飞行后的立位耐力下降表现为立位时心率增加更多,而不是出现真正的低血压。但是,参加5~16d飞行的航天员中,约有20%的航天员在返回后的立位实验中出现了心血管反应不良,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晕厥前状态(头晕眼花、周边视觉丧失或收缩压突然低于70mmHg)。在以前发表的一篇文献中已经提到:与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飞行后似乎有更容易出现立位低血压和晕厥前症状的趋势,引起这种现象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小卫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各国均在微小卫星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微米/纳米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使得微型卫星(100kg以下)和纳型卫星(10kg量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大卫星以及100kg以上的小卫星相比,微纳卫星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和功耗低等特点,这对设计和制造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空问化学推进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天福 《火箭推进》2005,31(6):23-29
空间化学推进技术包括双组元推进、单组元推进和微推进技术。双组元推进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采用高能推进剂和提高燃烧室压力,另一方面依赖于推进剂提高密度、降低毒性和降低冰点。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推进剂密度比无水肼大40%,蒸汽无毒,冰点低于-20℃,有望取代无水肼。现在比较成熟的两个配方硝酸羟铵-甘氨酸-水体系和硝酸羟铵-甲醇-水体系。纳米卫星则需要从微牛级到毫牛级推力的微推进技术。  相似文献   
1000.
微系统技术集信息获取、处理、交换、执行以及供能等功能于一体,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而物联网终端电池续航能力限制了其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能力。将自唤醒技术——一种能量管理策略——应用于物联网终端微系统,可实现微系统低功耗休眠与唤醒状态的自动切换。对微系统的自唤醒技术进行归纳与分析,根据微系统休眠时功耗特点的不同,将自唤醒技术分为四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微系统自唤醒技术主要应用场景中有效工作时长占比小、分布范围广、部署数量多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微系统自唤醒技术未来发展与面临挑战的讨论表明,自唤醒技术在未来物联网的构建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