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104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61.
微动磨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动磨损主要是由物理量纲不同的材料弹塑性和摩擦化学反应所决定的复合磨损,尚无普遍认可的理论模型。文中用非平衡态热力学描述摩擦接触下的耗散过程,以熵平衡关系和非平衡过程的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微动摩擦体系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摩擦磨损中热传导、粘滞性流动、扩散和化学反应的熵产生变化,提出以材料粘滞性流动和摩擦化学反应为主的简化模型。根据对简化模型的分析,设计了面-面接触的验证实验,并预测磨损良迹会随微动幅  相似文献   
62.
针对航空涡扇发动机压气机叶片/轮盘连接结构,设计了一种燕尾榫结构高温微动疲劳试验加载装置,开展了TC11钛合金在200℃及500℃下的微动疲劳试验。通过动态位移及动态应变法实现对燕尾榫微动疲劳萌生寿命的监测。试验中发现微动疲劳裂纹均萌生在燕尾榫接触区域的下边缘,且接触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动磨屑,属于典型的微动疲劳失效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环境对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试验件的微动疲劳寿命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3.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轮盘榫型连接部位的微动疲劳损伤形式及试验方法,总结了提高钛合金抗微动疲劳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介绍了不同强化手段的处理方式、作用机理以及在提升发动机榫结构微动疲劳性能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钛合金叶片榫头抗微动疲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采用能够测量由接触表面微动所导致迟滞现象的实验装置,对带有涂层材料的不同接触方式的实验件进行了接触刚度和微动磨损测试.通过接触刚度测试,研究了激振力幅值、激振频率和接触正压力对接触刚度的影响;通过微动磨损分析,研究接触方式和载荷条件接触表面形态的改变,以及工作时间对接触刚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阐述了干摩擦阻尼结构微动磨损的防护措施,为提高航空发动机结构部件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
66.
67.
LY12CZ铝合金干涉螺接件微动损伤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LY12CZ铝合金干涉螺接件的微动损伤防护技术。讨论了不同干涉量、表面处理技术、孔的加工方法及防护夹层对其微动损伤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应用断口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微动损伤区的形貌、裂纹的起始部位及形式。提出了提高LY12CZ干涉螺接件疲劳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典型航空电连接器接触件动态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电连接器接触件在受到外部振动、冲击载荷和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在对接触件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静力学模型、基于 Hertz理论的接触力学模型和振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接触件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插拔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和热-结构耦合分析,确定了不同载荷和工况下的接触状态、变形、应力和轴向滑移量。结果表明,接触件的固有频率较高,在正常工况下不会发生共振问题,但接触界面在振动和高温作用下可发生微米级的相对滑移,而且振动载荷对径向变形的影响要高于轴向变形,温差作用下的滑移量比振动条件下更大。  相似文献   
69.
微动是反导系统中识别真假弹头的重要依据之一,然而传统的通过距离像包络提取微动的方法分辨率较低,无法反映章动等幅度较小的运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宽带雷达距离像相位分析导弹目标微动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共轭相乘、时频域滤波及解模糊等步骤,从散射点的相位序列中提取散射点之间的距离微小变化,从而作为分析目标微动状况的依据.通过Feko软件仿真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通过距离像包络分析微动的方法,新方法对于微动导致的散射点距离变化的分辨能力提高了4倍以上,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目标的章动现象;并且,时频域滤波与解模糊的处理方法也能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鲁棒性,有效降低噪声和脉冲重复频率低导致的解模糊出错的概率.  相似文献   
70.
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