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航空   1771篇
航天技术   221篇
综合类   247篇
航天   7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1.
Hf和Zr在高温材料中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高温合金中,元素Hf和Zr可以促进γ γ′共晶、MC(2)碳化物、M2SC碳硫化物和Ni5M相的形成,改变草书状MC和M3B2成为块状并且通过净化晶界或枝晶间自由态的S来提高这些薄弱部位的结合强度,从而延迟裂纹的形成和扩展.Hf和Zr可提高铸造高温合金室温拉伸和中温持久的强度和塑性.Hf,Zr抑制次生碳化物M23C6和M6C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合金在高温长时热暴露时的显微组织稳定性.Hf,Zr降低合金的初熔温度,Ni5Hf和Ni5Zr相的初熔被认为是Hf,Zr影响初熔的主要原因.通过1150℃/8h的预处理,Ni5Hf以Ni5Hf γ(C)→MC(2) γ反应或者固溶两种方式被消除.元素Hf可以缩小枝晶间失去毛细管补缩能力和固相线之间的温度范围,还能降低枝晶间液池沟通所需的液体量.在凝固后期枝晶间的富Hf熔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浸润性和趋肤效应,这些都是降低合金热裂倾向、提高合金可铸性和焊接性能的有利因素.具有高的化学活性的富Hf液膜容易在铸件表面形成Hf2O薄层.Hf和Zr是钎焊用中间层合金的降熔点元素.根据凝固过程中富Hf,Zr熔体的成分最终发展出Ni-18.6Co-4.5Cr-4.7W-25.6Hf和Ni-10Co-8Cr-4W-13Zr两种中间层合金,使单晶高温合金的无Si、B连接成为现实.还发展出了定向凝固片状Ni3Al/Ni7Hf2共晶合金,成分为Ni-5.8Al-32Hf和Ni-4Al-26Hf-8Cr-4W.Ni-5.8Al-32Hf合金的最佳凝固条件为温度梯度G=250℃·cm-1和凝固生长速率R=5μm·s-1;Ni-4Al-26Hf-8Cr-4W,凝固条件为G=350℃·cm-1和R=1μm·s-1.  相似文献   
812.
PAEK/BMI共混体系分相机理及其层状体系相形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AEK/双马来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分相机理和层状体系固化后的相形态结构.通过AFM可以清楚地观察到,PAEK含量较低时,分相机理是成核-增长机理(Nucleation and Growth mechanism,简称NG),形成典型的海岛分相结构;随着PAEK含量的增加,分相机理变成旋节线相分离机理(Spinodal Decomposition,简称SD),形成了典型的双连续结构,随着PAEK的含量进一步增大,形成典型的相反转结构,SEM观察证实了AFM观察的相分离机理.同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PAEK含量为20phr时出现了一个峰值,此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了近2倍.通过SEM研究PAEK/双马来酰亚胺层状体系,发现PAEK膜与BMI相互接触的区域,由于相互扩散出现了类似共混体系的相形态结构,其中由于BMI的扩散能力较PAEK较强,发现在PAEK相出现大量BMI颗粒,这种结构对于提高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韧性非常有利,通过研究PAEK/双马来酰亚胺共混体系的分相机理及其层状结构的相形态结构,从而为PAEK膜"离位"增韧BMI树脂基复合材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13.
研究喷丸处理对IC6合金NiCoCrAlY涂层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涂层真空扩散处理后进行喷丸处理,喷丸压力0.4MPa和时间4min可显著改善NiCoCrAlY涂层表面粗糙度,使Ra降至1.6μm以下,并可提高涂层致密度.涂层喷丸处理所引入的残余压应力没有引起基体IC6合金再结晶.因此采取喷丸处理改善IC6合金NiCoCrAlY涂层表面粗糙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14.
研究超硬不锈钢9Cr13Ni6Co5Be回火组织特征和性能特点.结果表明,9Cr13Ni6Co5Be钢在470℃回火析出金属间化合物Be2Fe,导致材料在室温具有高于HRC66的硬度.分析强化相析出规律,确定Be2Fe与马氏体基体的位向关系为((-1)10)M//((-2)10)Be2Fe,[112]M//[241]Be2Fe.该钢具有良好的高温硬度,300℃硬度HRC>64,500℃硬度HRC>58.  相似文献   
815.
结合惯性平台典型复杂零件台体的数控加工,解决了CAM加工坐标系(MCS)的设置及其与机床加工坐标系的协调一致问题、双转台式五轴铣加工中心的后置处理坐标转换问题,完成了台体的数控加工程序设计,提高了台体零件的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816.
褚渊博  袁朝辉  张颖 《航空学报》2015,36(5):1548-1555
射流管式伺服阀是一种典型的两级流量控制电液伺服阀,其喷嘴至接收器部位的流场最复杂,会因液压介质的污染而产生冲蚀磨损。以射流管式伺服阀为研究对象,将计算流体力学(CFD)理论与冲蚀磨损理论相结合,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标准k-ε两方程模型(液相)、离散相模型(DPM)(固相)和塑性材料冲蚀磨损模型,通过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射流管式伺服阀喷嘴至接收器部位的可视化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冲蚀磨损率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寿命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液压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对射流管式伺服阀的冲蚀磨损主要集中于左右接收孔所夹中间内壁区域,磨损率最大值随喷嘴偏移量的增加而减小且此趋势左右对称。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射流管式伺服阀故障的定性分析、预测和理论寿命的定量计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17.
从描述粒子运动的微观层次出发,采用双向耦合技术,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稀薄条件下两相流动的DSMC数值模拟方法。对相间相互作用进行解耦处理,实现了气固两相间动量和能量相互作用的模拟。相关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大样本统计平均条件下,该模拟方法能够保证相间动量和能量交换时守恒,固体颗粒尺寸、气体稀薄程度等条件对相间的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8.
在1~5 GPa压力作用下对TC4钛合金进行930℃×20min的热处理,通过力学试验机测试了高温高压处理前后TC4钛合金的硬度、室温和高温抗压强度,结合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高温高压处理对TC4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处理能提高TC4钛合金的硬度、室温和高温抗压强度,在压力1~5 G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增大,TC4钛合金的硬度和抗压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19.
为了提高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精度, 减少对准时间, 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实时再 处理技术的初始对准方法。在导航计算机存储容量足够大并且计算能力足够强的条件下, 通过 两路独立的导航解算, 一路用作实时的对准导航, 另一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再次处理, 提高了 采样数据的利用率。与传统对准方法相比较, 该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同等的精度, 或 者在相同的对准时间内取得更高的对准精度。计算机仿真以及车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初始对 准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惯导系统短时间高精度初始对准。  相似文献   
820.
针对Ti-Si-B4C-C 反应体系ꎬ在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ꎬ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复相陶瓷粉
体ꎬ采用XRD、SEM 对反应产物的物相和组织结构进行表征ꎬ探讨了燃烧反应机理ꎮ 研究结果表明ꎬ所制备复
相陶瓷由Ti3SiC2、TiB2、TiC 三相组成ꎬ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4.2%、27.9%、27.9%ꎮ TiB2相以棱角分明的颗粒形
态存在ꎬTiC 相以不规则的球形颗粒存在ꎬ两种颗粒弥散分布于具有典型层状结构Ti3SiC2基体中ꎮ Ti-Si-B4CC
体系反应机理可以概括为Ti 与C 的燃烧反应、Ti-Si 熔体的形成、B 的还原与Ti3 SiC2 的合成、TiB2 的生成与
长大四个基本过程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