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17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系统集成是当今先进制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介绍了支持并行工程的系统集成和集成框架以及敏捷制造技术,另外还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针对航电系统集成生产模式下数字化检验工作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航电系统集成检验的内容、方法和工作流程。结合某型飞机航电系统集成数字化检验,构建了航电系统集成生产过程中数字化检验标准的框架结构,为实现航电系统集成生产中数字化检验标准和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3.
贾念 《民航科技》2001,(3):7-9,5
笔者根据实际弱电接地系统工程的实施及日常工程的施工经验积累,对弱电系统正确、合理地“接地”进行了较深刻的总结,通过对接地的探讨,有助于明晰概念,理清思路,从而帮助我们在实际工程实践中正确设置接地。  相似文献   
24.
在研究、分析和总结分布式计算机技术与系统实现的基础上,以苏-27战斗机火控雷达天线部件性能测控系统研制过程为例,详细论述了分布式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实现模式,介绍了一种先进合理的非标测控设备设计解决方案和快捷、低成本的系统实用集成方案。  相似文献   
25.
26.
在分析SoC技术特点及航天SoC应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自主可控SoC系统集成技术是航天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并给出了基于自主可控SoC的航天控制系统集成和应用验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7.
对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有效载荷分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有效载荷数管分系统组成和任务,下行数据管理中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发送,以及遥控设计中遥控数据注入和宏指令方式等.给出了有效载荷分系统集成的地面技术支持,以及系统测试项目和系统模飞等内容.YH-1火星探测器采用有效载荷分系统集成技术明显减轻了整器测试的负担.  相似文献   
28.
提出不合格品信息化闭环管控方案,解决针对飞机不合格零件管理方面长期存在厂、所、顾客网络不通,以及生产、工艺、质量等部门管理不衔接等问题造成的不合格品管控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信息化集成方式处理及时提供不合格品管控数据信息,解决企业质量管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卫星有效载荷系统逐渐开始采用相控阵天线作为收发装置,由于卫星的体积和重量受限,星载相控阵天线必须朝小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传统砖块式架构的ka频段64元相控阵天线的剖面高度约60~80mm,重量约2kg。近年来,研究人员从设计、工艺和加工等不同方向探索和研究了瓦片式的相控阵天线,期望能从设计和加工方法上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从设计方法入手,研究了一种基于系统集成封装技术的有源相控阵天线,该天线的辐射单元材料采用微带介质板,相较于其它形式的辐射单元具有更低的剖面高度,微波射频电路被封装到低温共烧陶瓷基板内部,射频走线与辐射单元平行布局,通过高集成化设计将微波电路和天线辐射单元进行一体化组装,与传统砖块式架构的相控阵天线相比,在具有相同辐射口径的前提下,设计的天线剖面高度缩减到30mm,重量减小到1kg,工作在Ka频段,波束扫描宽度达到±60°。满足了减小相控阵天线体积和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正>一、总体设计1.系统理论、系统工程、系统集成与一体化设计2.控制系统方案设计3.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等)4.系统建模、系统辨识和状态估计二、制导、导航与控制1.自主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2.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3.姿态测量和姿态确定技术4.挠性结构动力学和控制5.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6.交会对接与返回再入技术7.深空探测与着陆技术8.编队飞行与星座控制技术9.拦截器制导与控制技术10.机器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