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3篇
  免费   1303篇
  国内免费   866篇
航空   10205篇
航天技术   2336篇
综合类   1115篇
航天   483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608篇
  2013年   650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970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172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784篇
  2003年   822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640篇
  2000年   466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76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闫华  武小悦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769-2777
基于对任务的弧段划分,建立了测控通信任务的可靠性模型.根据任务执行时序图,参与任务的测控通信资源及任务成败标准,将测控通信任务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弧段,定义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基于Markov过程,提出了正常任务弧段和空闲任务弧段的可靠性建模方法.提出了在考虑测控通信资源的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情况下的可靠性建模方法,对测控通信任务重新划分任务弧段,各任务弧段依据相应方法单独建立模型,依次求解各模型可得整个任务的可靠性.最后以具体的测控通信任务为例,计算并分析了不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仅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仅考虑资源停机时间以及考虑资源开机准备时间和停机时间的任务可靠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2.
针对真实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难以进行重复工程实验问题,根据捷联式惯导系统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多功能捷联惯性导航仿真平台。针对不同运动载体的轨迹特点,平台实现了惯性器件信息、卫星接收机信息等多种传感器信息的仿真,并基于VC实现了载体模式选择、导航信息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信息多维显示等多种功能。系统采用Measurement Studio套件中的Graph3D控件实现了三维航迹的实时显示与对比。测试表明,仿真平台能够有效实现数据仿真、解算、显示、对比、分析等功能,可为相关导航系统算法的验证提供多种数据源,具有易维护、易扩展和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3.
伍维甲  吴德伟  戚君宜 《航空学报》2012,33(12):2246-2252
用户完好性监测指标通常被用于衡量导航信息的可信度,针对单个卫星导航系统用户完好性监测指标过高、可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多系统双频信号联合完好性监测机制,该监测机制使用一定完好性风险分配值下的保护门限作为联合观测下的监测指标;另外,为了确保各种监测假设下的用户完好性,分别讨论了无故障及一颗卫星故障假设下的伪距观测误差获取、保护门限计算以及完好性风险指标分配等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用户监测机制可有效降低保护门限、提高可用性,在用于I类精密进近时全球大部分区域用户的可用性水平大于95%。  相似文献   
944.
中继卫星系统在我国航天测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继卫星系统高覆盖、数据传输能力强,是航天测控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其对优化我国航天测控网结构、提升中低轨道航天器测控能力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在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段测控、载人航天测控、卫星在轨长期管理等方面开展中继卫星系统应用的思路,梳理了运载火箭测控、航天器入轨及早期轨道段测控、飞船返回段测控、多址链路测控等方面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45.
随着近年来空域不断改革,各飞行区域内航班总量和航班密度迅速增加,空管各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的安全责任也日益增大。在全面加强安全保障设备设施和能力的同时,民航空管局在空管运行监控方面加大投入,先后引进先进技术,建立综合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及时掌握各类飞行活动及空管运行  相似文献   
946.
平视指引系统(HGS)在民航客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飞行员不需要低头就可以从这块玻璃上获取重要的飞行参数和飞行状态,又可以透过这块玻璃看驾驶舱外,获取必要的目视参考,使飞行员更加轻松地专注于飞行,实现飞机的精准着陆和安全飞行。然而,HGS在我国的运用并不好,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和航空公司的关注。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分析了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对于精密检测设备的需求和要求,对关键的检测项目提出了可行的检测方法。突破这些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完善检测系统有助于优化系统加工任务,简化系统操作规程,使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948.
王恺  郭霖瀚  高渤程  王乃超 《航空学报》2013,34(7):1646-1653
由于装备复杂程度的提高以及维修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复杂可修系统修复性维修(CM)过程的分析一般基于概念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建立随机的维修功能框图(MFBD),考虑装备测试性设计对维修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支持多级多层(MIME)维修活动的仿真模型,同时该模型也支持维修活动间复杂层次及逻辑关系的描述.给出了考虑资源等待时间的复杂可修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复杂可修系统的修复性维修过程仿真应用案例.通过对测试性设计参数等不同影响因素的调整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949.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的十年间,美帝国主义者对世界各地的战略侦察,主要依靠U—2型高空侦察机来完成。从1958年3月2日开始,美帝曾连续5次使用U—2高空侦察机深入我国内地进行战略侦察。1958年10月,美国又将两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交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继续对我大陆纵深进行侦察活动。这类高空侦察飞机,飞行高度在2万米左右,当时的歼击机和高射炮的性能都达不到这个高度,对它没有致命的威胁。后来U—2飞机上又加装了先进的电子预警和干扰设备,使得当时的地空导弹也较难对付。  相似文献   
950.
为保障在卫星与地面之间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条件,必须为科学实验载荷建立一条星—地高速数据双向传输链路.通过跟踪CCSDS-SLS-NGU(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空间链路业务-下一代上行链路)工作组对NGU的研究进展,结合科学实验卫星有效载荷建立高速上行链路的需求,采用高带宽利用率调制技术、高效信道编码方式及适用的链路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了一种传输速率为1Mbit/s、误码率优于1×10-9的高速上行链路方案,并给出星载设备实现方案和地面初步测试结果.该方案在技术体制上兼容已有CCSDS规范,便于地面站及星载接收机实现,完全满足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