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19篇 |
免费 | 1297篇 |
国内免费 | 82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417篇 |
航天技术 | 840篇 |
综合类 | 974篇 |
航天 | 18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7篇 |
2023年 | 238篇 |
2022年 | 270篇 |
2021年 | 275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288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302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93篇 |
2011年 | 432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389篇 |
2008年 | 431篇 |
2007年 | 409篇 |
2006年 | 332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323篇 |
2003年 | 305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85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217篇 |
1997年 | 184篇 |
1996年 | 169篇 |
1995年 | 144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31篇 |
1992年 | 123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81.
为满足空间试验室和未来空间站推进系统能在轨进行燃料多次补加的需求,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于2005年开展了大容积薄壁高精度复杂结构储箱壳体材料及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课题组经过近6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4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大直径粉末冶金薄壁件尺寸精度控制问题,攻克了大尺寸薄壁钛合金碟柱体 相似文献
682.
目前航空航天领域采用的微叠层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Fe、Ni、Ti和Al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上。这类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熔点高、密度低、热导率好及抗高温性能好等优点,可被用作航空飞行器或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结构材料。但是这类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其本征脆性,导致其室温下的断裂韧性很差,因而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特种加工技术制备出具备微叠层结构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是理想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83.
本文介绍的"数字化数控立铣刀设计与制造系统"是具有优化数据库参数化设计的软件,该系统主要包括参数化数控立铣刀CAD/CAPP/CAM软件以及刀具图纸数据库、刀具工艺规程数据库、刀具优化参数数据库,并进行系统的钛合金数控加工参数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684.
685.
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是以对真实的飞机结构施加外载的方式,模拟其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受载情况。通过测量飞机的响应,核对其设计是否达到要求,检验飞机是否安全可靠。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作为一种传统的、可靠的验证手段,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飞机结构试验技术的发展,对全尺寸飞机结构试验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6.
687.
抑涡孔气膜冷却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抑涡孔气膜冷却的流动和换热机理.通过与相同工况下圆孔气膜冷却流场的湍流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辅孔射流与主孔射流之间的干涉作用,并探索大尺度湍流结构影响气膜冷却效率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①辅孔射流抑制主孔射流形成的反转涡对的尺寸和强度,并为主孔射流的卷吸提供冷气补充;②由于上游辅孔出流冷气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主孔出口尾缘低压区的冷气补充作用,主孔射流在气膜孔出口处温度没有急剧升高;③由于辅孔射流的干涉作用,主孔射流并未形成完整的发卡涡结构,而是无规律的近壁条带结构,减少了冷气和主流的掺混,并使冷气更好覆盖和冷却壁面. 相似文献
688.
随着中国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建设全国性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已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流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量管理的理论算法方面,而对其作为一个空中交通运行管理系统的组织问题涉及甚少.借鉴其他服务型企业组织研究、设计的方法和欧美流量管理系统的成熟经验,针对中国流量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研究建设中国国家流量管理系统组织问题,提出组织设计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689.
690.
工程结构的振动疲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结构振动疲劳问题的概念,指出了它的特点以及它与常规结构疲劳问题的区别,并建议将疲劳问题分为结构静态疲劳和动态疲劳两类。提出了一般结构和薄壁结构振动疲劳寿命分析和试验技术,以及结构抗振动疲劳设计和控制维修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