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航空   750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96篇
航天   3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先进飞行器设计对CFD方法的边界层分离模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ANS)涡黏性模型因建模和构造层面的理论缺陷导致其分离流动预测可信度较低。雷诺应力模型由于未对雷诺应力及其分量关系进行建模,对湍流非平衡、旋转以及雷诺应力各向异性等流动现象具有天然的理论优势。为验证与确认雷诺应力模型对典型航空分离流动的预测能力,基于SSG/LRR-g模型,以NACA4412翼型大攻角分离、M6机翼跨声速分离以及F6翼身结合区分离流动为例,探讨了雷诺应力模型对逆压梯度、激波诱导分离、二次流动分离等典型航空分离流动预测的适应性。通过与k-ω剪应力输运(SST)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发现,雷诺应力模型对分离泡大小、速度型分布、雷诺应力分布和激波位置等关键特征的模拟精度较涡黏性模型显著提升,基本验证了雷诺应力模型可在翼身接合区角区流动和三维强激波诱导分离等问题中得到正确的流动特征,而SST模型在此类流动中基本失效,显示了雷诺应力模型在典型航空分离流动中较涡黏模型的优势。同时,发现k-ω SST模型所包含的Bradshaw假设在三维激波诱导分离较强时严重影响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是预测结果偏离试...  相似文献   
962.
为了兼顾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二级起控环境和运载能力,研究内外弹道联合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推力的内弹道形式,Ⅰ级发动机采用“前高后低”双推力的内弹道形式在改善二级起控环境的同时减少运载能力的损失;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算法可以实现多过程约束多终端约束下的内外弹道联合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论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将二次流理论与端壁附面层理论相关联,提出一种用于预测轴流压气机叶栅通道内的端壁附面层及叶片力亏损的新方法。附面层主流流动采用包含叶片力亏损的动量积分方程,横流流动采用双层速度分布模型,使用二次流分析和有限差分计算方法预测横流外层速度分布,主流流动和横流流动交替计算。用于两种高负荷压气机叶栅的预测结果表明,不仅端壁附面层发展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而且叶片力亏损发展的预测值也与实验值一致性较好;此外,该方法不仅自动,而且还能较准确地预测S形横向流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4.
本文给出充满粘性不可压缩流体时同心圆柱间内柱作小振幅振荡所诱导的二次旋涡流动的解析解,对典型的柱径比给出容器外边界对二次旋涡流动流线、涡量分布和动能分布的影响。给出了等涡量线和等动能线分布的鞍点。采用数值求解非定常Stokes流动考察了二次旋涡流动的发展过程。二次定常旋涡流动的显示实验表明,解析解、数值计算和实验显示所示流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5.
966.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上由圆孔喷嘴喷入二次流所形成的气动喉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考察了圆孔喷嘴形成气动喉部的典型三维流动特征和喷嘴流量特性.研究了不同喷嘴面积比、喷嘴个数、喷射角度、喷嘴构型及主要喷管参数对气动喉部调节喉部面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喷嘴面积比下,增加喷嘴个数、采用逆向喷射或选用收缩喷嘴构型都能显著提高气...  相似文献   
967.
概述了模压封头中夹杂缺陷埋藏深度的二次射线照相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试验过程,并根据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了该测量方法中关键工艺参数平移距离W、焦距F的选取原则和数值,同时通过实例一、实例二对二次射线照相测量方法的验证,进一步证明了该测量方法的应用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8.
带混排涡轮级间燃烧的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涡轮混排燃烧室ITB(Inter-stage Turbine Burner)作为次燃烧室位于高压涡轮与低压涡轮之间。文章通过建立ITB混排涡扇发动机的设计点热力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分析主要工作过程参数,如风扇压比、压气机压比、高压涡轮进口温度、ITB出口温度(低压涡轮进口温度)的选取范围及原则;并且对带有ITB与普通的混排涡扇发动机在不同的设计马赫数下进行比较分析。文章的结果有利于混排ITB涡扇发动机各个部件的设计参数选取,进而对于混排ITB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分析、优化提供有利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969.
基于攻角预测模型的航空发动机高稳定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发动机稳定性控制问题.作战飞机在超机动飞行时,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严重,采用常规控制并不能保证其稳定工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攻角预测的发动机超机动飞行高稳定性控制器:首先建立了进气道攻角预测模型,以实时估计发动机进口流场畸变,并在此基础上用增广线性二次型调节器(augment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简称ALQR)方法设计了高稳定性控制器,最后在发动机/三自由度飞机综合模型平台上模拟大攻角飞行任务进行了数字仿真验证.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控制思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0.
FAST一次支撑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AST光机电一体化的索支撑轻型指向跟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一次支撑系统,并对一次支撑系统1:30缩尺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测试了小车在跟踪模式下不同轨迹上的控制效果,测量并计算了小车的等效刚度,通过刚度系数估计了小车的风载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一次支撑方案可以达到一次支撑结构所要求的位置控制精度。本文的研究利用大跨度悬索体系实现对空间目标的精确位置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