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航空   44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过去几年,民航机票价格几经周折。先是1998年“乍暖还寒”,市场价匆匆渡过“短暂的春秋”。接着是民航总局重念“禁折咒”后的“东边日出西边雨”,机票销售在明码标价下“暗渡陈仓”,航空公司的收益依然低迷。今年夏天,最终下了“12道金牌”:五部委联合打击暗折暗扣。 在严格管制票价的紧锣密鼓声中,要求放松价格管制的呼声仍不绝于耳。机票价究竟是该管,还是该放,这是一个重大的宏观经济决策,需要周密的科学论证。古语云:“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本文根据中外民航管制与放松管制的实践,结合经济学的理论,对中国民航价格管制的得失与今后的走向做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52.
第五章中国航空运输业不断加速的市场化进程 世界各国的航空运输业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放松管制、实行市场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取向,也将使社会公众受益。1938年美国民航管理局曾以鼓励竞争为己任,认为缺乏新的进入者,容易形成垄断,危害社会公众的福利,只有靠市场进入和价格管制才能维持一个“公平”的利润。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业取消管制法》,允许航空公司自由进入和退出所有国内航线,并自由决定可承担的运价。统计显示,由于取消管制,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运输业为消费者节约了1,000亿美元的票价支出,每年可给社会带来200亿美元的净收益。近年来,我国民航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对行业管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行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可以确信,放松管制,促进航空运输业市场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不断加速的市场化,将激发我国航空运输企业新的活力,促进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53.
石磊 《今日民航》2013,(8):116-116
同样都是利率市场化,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不同的监管框架,不同的法律环境下,金融体系会演化出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中国近几年正在加速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就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于金融机构本身提高资本回报的需求,资本回报率等于息差、资产周转率、杠杆率三者的乘积,当息差受到挤压、表内杠杆又受到资本监管的约束时,只有靠提高资产周转率来提高资本回报,如果提供给银行标准的资产证券化  相似文献   
54.
《国际太空》2013,(7):77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协办。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5.
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数量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衔接.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培训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劳动力培训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全球航空自由化私有化与我国民航市场化民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管制”和“私有化”被形象地比喻为双胞胎,两者相辅相成.如出一辙。实行“放松管制”政策,自然需要企业私有化,企业“私有化”有利于推行“放松管制”政策,在我国民航业的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同步地大力推进民营化进程;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57.
李东 《中国航天》2014,(4):28-30
本文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市场现状、典型商业数据公司组织管理与运营模式、未来数据应用市场发展趋势等3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推进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和市场化发展的措施建议,促进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应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