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航空   1393篇
航天技术   372篇
综合类   217篇
航天   8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29-229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日前在京揭牌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全面启动。该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工作研究、咨询和支撑机构,旨在发展成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研究高层次、高水平的智囊,权威、专业的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交流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992.
"十一五"期间,原国防科工委针对高档数控机床使用效率不高的共性问题,在国防基础科研计划中安排了"数控加工工艺优化"等技术的攻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数控加工效率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周期过长、专家知识重用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将知识工程引入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领域,构建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化设计系统,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智能设计系统中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对专家知识进行继承利用,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94.
《航空发动机》2009,35(5):62-62
1963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副院长。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担任中国航空学会动力专业分会委员.江苏省航空学会自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995.
[编者按] 我国测控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为一系列型号工程的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国航空制造领域,测控技术和测控设备已基本走过数字化、总线化、自动化、动态化、通用化、标准化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6.
装配仿真技术在飞机并行设计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装配仿真的意义,分析了装配仿真与数字化预装配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飞机制造企业应用装配仿真技术的支撑平台和总体规划方案,结合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了在产品并行设计阶段装配仿真技术应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最后针对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航天器工程》2009,(4):101-101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6月4日报道,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项目(英文简称LAMOST)近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之一,为我国天文观测走在世界前列提供了有利条件。LAMOST要实施“大规模光谱巡天”的科学目标,把人类的天文学光谱观测能力从百万量级提高到千万量级。“巡天”任务明年开始试观测,后年正式使用,预计五年完成。  相似文献   
998.
《太空探索》2009,(7):52-52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相似文献   
999.
易林 《航天》2009,(9):10-13
继载人航天、嫦娥工程之后,在不久的将来,首个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将在更遥远的火星上空出现,中国将展开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2009年10月,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搭载在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上,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000.
温谷 《航天》2009,(8):30-31
2009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6月18日,美国一箭双星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目前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从而拉开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该计划与昔日辉煌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相比,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航天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