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59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针对空间光学系统中的杂散光抑制难题,设计并制备了基于空心碳球(HCS)的超黑涂层。对涂层的颜基比进行优化,发现在最佳颜基比1∶2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达0.983的太阳吸收比,结合力等级为2级,符合应用要求。研究表明:在涂层成膜过程中,黏合剂并未进入HCS中空部分,保留的亚波长小孔可有效降低涂层表观折射率,从而降低涂层在太阳波段上的反射率;HSC团聚形成的颗粒有助于涂层形成微米级陷光结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太阳吸收比。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航天产品小孔加工精度进行分类总结,阐述了在全功能数控车床加工高精度小孔困难的原因;分析了影响全功能数控车床钻小孔精度的几项因素;针对分析出的几项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着重针对“钻头的精密安装方法”这条主要措施进行详细介绍;有效解决了数控车床加工高精度小孔误差大的问题,提高了零件合格率,并可使用在铰孔、螺纹孔等类似加工中,使数控车床的高效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3.
基于3J33C弹性合金小孔镗削温度测量实验及Advant Edge有限元温度仿真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及结果的可靠性,得到其不同镗削参数时基体最高温度的变化规律及温度范围。基于有限元仿真结果建立了3J33C小孔镗削的温度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随着镗削转速、进给速度及径向切深的增大,镗削温度都呈现升高趋势,并且在这三个因素中镗削转速影响最大,进给速度影响次之,径向切深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4.
在静压轴承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参数属于模糊变量,而且有许多模糊因素(如设计水平、制造水平、材质优劣等)也影响设计结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寻求静压轴承的最佳设计方案,本文推导出小孔节流静压轴承模糊约束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阐述了应用最优水平截集法和扩增系数法,通过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模糊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逐步转化为普通约束单目标优化问题,最后用复合型法求出静压轴承最优解的全部过程,为静压轴承的设计提供了一套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5.
探讨了激光深熔焊过程中焊接熔池流体流动的各种驱动力,分析了熔池流动热边界层和固液界面粘性边界层的作用,研究了激光小孔出口的等离子体焰流对熔池Marangoni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密布小孔的涡轮冷却叶片为对象,将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数值分析有机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可准确算出上述叶片振动特性的混合法,在大量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小孔排列方式和开孔率对叶片固有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并用数学函数表示出来,运用等效概念,提出等效准则,将小孔效应用等效参数表示,并引入有限元数值分析中,得到了满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十分吻合,相对误差约为3.4%。  相似文献   
67.
本项成果有效地解决了在淬火钢、耐热不锈钢、硬质合金钢等材料上进行高速加工的技术难题。本机床加工小孔速度≥20mm/min,孔径范围Ф0.3mm-3mm,最大深径比≥150。本成果已在航空、航天、汽车、液压发动机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经济  相似文献   
68.
细小孔的磨粒流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细小孔磨粒流加工的特点、国内外应用情况,以及在夹具设计,磨流介质工艺参数选择、清洗工艺等方面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9.
提出了一种低经济、高效率、高精度的微小孔研磨技术.介绍了其研磨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特点.并对微小孔研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0.
李春刚 《飞机设计》2010,30(3):75-77,80
依托试验研究,对航空零件喷丸强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做出了有限的扩大。试验过程中,采用了遮蔽试片的方法,解决了小于试片尺寸的小孔表面喷丸强化的测定难题,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获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为零构件小孔的喷丸强化提供了基础。该试验的成功使得零件加工过程中将小孔喷丸应用范围扩大至Ф14.2,进一步拓展了喷丸工艺应用范围,为以后产品加工中小孔喷丸强化工艺的选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