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98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航空电子设备自动化测试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航空电子设备自动测试技术的基础上 ,分析了航空电子设备自动化测试的关键技术 ,指出宽带微波系统、射频信号仿真和故障自动诊断是航空电子设备自动化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2.
线圆极化转换器在卫星通信天线系统中可发挥重要作用,针对K/Ka频段卫星通信的需求,采用天线-移相器-天线(AFA)结构,通过独立设计双频带内接收和发射天线,提出了一款双频宽带线圆极化器。通过堆叠贴片的方式引入新的谐振点,从而拓展极化器的工作带宽。所设计的极化器单元尺寸为0.4λK×0.37λK×0.27λK,可在K波段将入射x方向线极化波转换为右旋圆极化波,并在Ka波段将入射y方向线极化波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实测结果表明:在保证入射角为0°~25°范围内,该极化器响应稳定,在K和Ka波段的工作带宽分别为9.8%(18.3~20.2 GHz)和7.8%(28.5~30.82 GHz)。  相似文献   
203.
204.
由于宽带通信卫星面向的用户需要较小的地面终端,所以需要卫星提供比一般通信卫星高得多的辐射功率。满足这种要求仅从增大转发器末级功放输出功率是比较困难的,有效途径是采用更高增益的天线。早期的通信天线是全球波束天线,区域覆盖是通过多馈源赋形或反射面赋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5.
夏光 《国际太空》2005,(5):17-21
2005年10月5日,美国军方将发射宽带填隙卫星-1(WGS-1)。这是“宽带填隙卫星”(WGS)计划的第1次发射,将对美国军用卫星通信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6.
介绍了一种FFT并行结构的全数字宽带接收机,接收机中包括载波恢复,定时恢复和匹配滤波器三个主要功能部分。其特点是信号处理速率比输入Nyquist采样速率低得多,而且其中的匹配滤波器和定时校正恢复可以在频域上有效地实现,这种结构特别适合于卫星通信中每秒几百兆比特速率的高速数据传输应用。  相似文献   
207.
许菁菁 《国际太空》2011,(12):37-43
1 概述 美国卫讯公司(VIASAT)与美国劳拉公司联合打造的卫讯-1(ViaSat-1)于2011年10月19日发射。它是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宽带卫星。与之相对应的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于2010年12月发射的“Ka频段卫星”(Ka-Sat)。这2颗卫星均采用美国卫讯公司的新一代“冲浪波束”(SurfBeam)网络系统,大大提高了卫星容量,更好地服务于美国、加拿大、欧洲和地中海地区。 卫讯-1 美国卫讯公司与美国劳拉公司签署了关于卫讯-1的研制合同,其合作伙伴还有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  相似文献   
208.
中星10号发射成功后,作为中国卫星运营国家队的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天上资产从9颗卫星增加到10颗卫星。今年中国还将发射4颗通信卫星。那么,对中国来说,卫星通信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卫星通信有望再创辉煌作为卫星应用最早"落地开花"的领域之一,卫星通信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曾在上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  相似文献   
209.
210.
宽带网络接入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目前对于家庭用户以及部分小企业来说,最实际和最合算的接入方式恐怕是ISDN和ADSL了。前者作为一种过渡方式,还是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Modem传输率慢的痼疾,同时也不是很贵。而ADSL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接入方式。将逐渐成为国内宽带接入的主流。虽然Cabe Modem上,网目前还会因高昂的费用无法得到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但其发展前景,特别是光纤传输方式无疑是宽接入最终的方向,至于STB顶盒上网,的确只是为目前打算用电视机上网的用户而准备的,还是期待它成熟的替代品出现的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