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5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航空   1654篇
航天技术   421篇
综合类   309篇
航天   6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使用IFA30 0热膜风速仪 ,通过选择合适的低通滤波器、合适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用X形探针测量了其无叶喷嘴出口速度的分布以及蜗壳流道的速度场。结果表明 :在两挡板全关时 ,喷嘴出口速度分布较均匀 ;随两挡板开度变化 ,喷嘴出口速度分布变化较大 ;而且沿蜗壳周向其径向速度分布较均匀 ,切向速度分布变化较大 ;沿蜗壳轴向 ,两者变化均较大。当两挡板开度变化时 ,蜗壳流道截面上通流速度的分布不同于自由涡流规律 ,二次流速度分量分布形态类似。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单丝测量三维速度场的方法。文中给出了在 DISA 标定风洞中,对不同速度、不同攻角下的标准射流流场进行测量的结果,并通过实验结果给出了速度测量的误差修正曲线和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测量了平板边界层的参数和金属涡流器产生的涡流场,给出了相应的结果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低速时的斩波控制与高速时的单脉冲控制方案,论述了控制参数的优化选择范围及其变化对电机效率和转矩的影响,在分析了模糊控制,比例积分控制以及系统本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上述控制方案的Fuzzy-PI复合控制算法,并详细地讨论了这种算法在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中的实现,采用的粗调、细调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动态性能与稳态精度之间的矛盾。文章最后给出了在5.5kWSR132-8/6样机上的运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这种控制方法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4.
本文讨论了在无替换定效截尾试验方案下,当产品寿命为双参数指数分布时,尺度参数(失效率)久的经验Bayes(简记EB)估计问题及其收敛速度。设在给定λ,μ下,产品寿命T服从双参数指数分布,其概率密度为 受试产品有n个,试验中前r个产品依次出现的失效时间为t_(1)≤t_(2)≤……≤t_(r)。令 则(x,y)为(μ,λ)的充分统计量。记(x,y)的联合边缘密度为f(x,y),若取二次损失函数,则λ的Bayes点估计为 利用密度函数及其偏导数的核估计,构造出λ的EB估计为 φ_(1n)(x,y)与φ_(1m)(x,y)的Bayes风险分别为 在一定的正则性条件下,我们证明了 这表明,λ的EB估计的收敛速度q可任意接近于1/2。  相似文献   
145.
针对空间多目标交汇时空约束繁杂、轨道能量影响变量多的特点,从空间几何解析法入手,提出基于穿越点的共面变相位交汇方法,在Lambert椭圆轨道机动的基础上,给出了机动装置共面变轨相位快速确定方法,总结了变轨速度需求以及运载段分离条件已知情况下相位角和转移时间的包络区,并基于覆盖效能对目标发射序列进行了优化,仿真验证了相关结论,得到的结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46.
综合航电仿真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半实物仿真方法,对综合航电系统的仿真与测试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实时仿真计算机系统的组建,对其实时性能进行测试,并讨论了双内核实时操作系统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的独特优势。对模型实时解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的实时解算方法选取原则。最后对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时间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时间精度、时间同步、累积时间误差等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7.
《国际航空》2011,(1):14-15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首飞 1月29日.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FA)的首架原型机T-50成功首飞。整个飞行过程持续47分钟,航程超过1000千米.最高速度接近2000千米/时。  相似文献   
148.
支持分布式卫星系统(DSS)开发和实验的仿真平台是DSS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DSS仿真平台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有3种典型的仿真平台,认为为追求尽可能高的逼真度,实时分布式仿真成为必然。继而从分布式计算角度分析了实时分布式仿真面临的分布性、实时性、仿真部件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的问题,而中间件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讨论了中间件实现模式,并分析了中间件在DSS仿真中3种可能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9.
分析了矩形截面管道气流中横向运动颗粒的运动轨迹及碰壁条件,研究表明颗粒飞出的临界速度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颗粒直径较小时受来流密度、马赫数影响较大,总趋势是来流密度、马赫数越大,颗粒越不容易与上壁面碰撞。但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来流条件对颗粒是否碰壁的影响逐渐减弱,决定因素是颗粒直径的大小和颗粒的喷射速度。  相似文献   
150.
By using a special momentum approach and with the help of interchange between singularity velocity and induced flow velocity, we derive in a physical way explicit force formulas for twodimensional inviscid flow involving multiple bound and free vortices, multiple airfoils, and vortex production. These force formulas hold individually for each airfoil thus allowing for force decomposi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s to forces from singularities(such as bound and image vortices,sources, and doublets) and bodies out of an airfoil are related to their induced velocities at the locations of singularities inside this airfoil. The force contribution due to vortex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the vortex production rat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each pair of vortices in production, thus frameindependent. The formulas are validated against a number of standard problems. These force formulas, which generalize the classic Kutta–Joukowski theorem(for a single bound vortex) and the recent generalized Lagally theorem(for problems without a bound vortex and vortex production) to more general cas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or understand the roles of outside vortices and bodies on the forces of the actual body, optimize arrangement of outside vortices and bodies for force enhancement or reduction, and derive analytical force formulas once the flow field is given or kn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