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2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了结构摄动系统满足指定性能的稳定裕度问题。从系统完全二次稳定性出发 ,给出了结构摄动系统满足 H∞ 性能指标的二次稳定半径定义 ,并且转化为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极值问题进行计算。对于广义参数不确定性系统 ,基于 L MI给出了使二次稳定裕度尽可能大的 H∞ 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某型双转子涡喷发动机稳态控制器的设计 ,拓宽了系统的鲁棒稳定界  相似文献   
72.
采用二维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雷诺数对NACA0015翼型尾缘噪声特征和噪声机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翼型尾缘噪声机理和频谱特征随雷诺数变化而显著不同,在中等雷诺数(Re_c=5×10~4)条件下,吸力面与压力面的脱涡结构独自诱导发声,在频谱上表现为在多个不同的窄带峰值频率,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表明脱涡结构频率与不稳定T-S波的增长频率一致,尾缘脱涡结构的生成和噪声激励之间存在闭环反馈环机制,且闭环反馈环机制同时存在于机翼的压力面与吸力面。在低雷诺数(Re_c=1×10~4)条件下,仅观测到的单一的窄带频率,其原因与剪切层的固有不稳定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3.
张万旋  张箭  张楠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6):1336-1344
为分析某型氢氧火箭发动机频率特性,建立了主、副系统耦合的线性化动态模型:通过一维分布参数模型描述管路特性;采用考虑熵波的绝热流动模型描述燃烧组件特性;推导了转速脉动反馈的传递函数,采用考虑气蚀效应的模型描述泵组件;采取有理近似式表达分布式参数模型和热力组件中的超越函数。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模块化仿真模型,采用扫频法获取频率特性,并利用热试车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模块化仿真库对工程应用十分友好,可用于分析发动机系统低频至中频频率特性;该型发动机在燃气脉动激励下将产生主系统10、165 Hz和副系统124、204 Hz的频率响应;考虑转速脉动反馈计算所得特征频率更加准确;增加泵前管路局部流阻和燃气发生器喷注压降,可提高发动机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4.
NEPE推进剂粘接界面迁移组分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采用不同的色谱实验条件,用二氯甲烷萃取,对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ф25 mm圆柱标准粘接试件粘接界面不同沸点的迁移组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剂中迁移组分主要有增塑剂硝化甘油(NG)、丁三醇三硝酸酯(BTTN)、稳定剂AD和燃速催化剂辛基二茂铁(ODCI),这些迁移组分可向衬层和绝热层迁移;衬层中迁移组分为增塑剂癸二酸二辛酯(DOS),该组分只向绝热层迁移,不向推进剂中迁移。  相似文献   
75.
对复合材料层压板,复合材料夹层板以及复合材料整体加筋层板试用解析法或有限元分析法进行分层损伤稳定性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某机复合材料机翼的整体壁板应用联合开发的程序进行了稳定性计算。  相似文献   
76.
张卓然  许彦武  于立  李进才  夏一文 《航空学报》2021,42(6):624069-624069
多电飞机(MEA)逐步实现机载二次能源的统一,可有效提升飞机能源利用率。高压直流(HVDC)供电系统(EPS)从原理上更容易实现电源的并联运行,利于多发动机/多发电机布局下供电容量的扩展,并实现不中断供电,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供电品质和鲁棒性。分析了高压直流供电系统的特点与优势,系统总结了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并联供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和问题。提出并构建基于新型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双通道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实现了系统均流控制,完成高压直流并联供电时突加突卸负载、投入并联、退出并联等动态过程的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直流并联供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精度与动态性能,在多电乃至全电飞机(AEA)上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其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和控制保护逻辑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77.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线跟踪算法生成光流场测试图像序列和真实数据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得到的图像序列和真实数据可用于光流场算法的定量比较和定性分析,对光流场计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针对四旋翼姿态控制欠驱动、强耦合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非线性切换自抗扰控制(SADRC)的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方法。首先,以四旋翼平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姿态的数学模型,引入SADRC,对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基于SADRC设计了四旋翼姿态解耦控制器,并基于Lyapunov函数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SADRC控制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ADRC在某些场合抗干扰和鲁棒性方面较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和非线性自抗扰控制(NLADRC)具有优势,具有工程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9.
首先在迹应力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单、双模量梁在受拉和受弯共同作用下中性轴偏移的问题,分析了中性轴偏移产生的附加弯矩及其对梁挠曲线微分方程的影响。并推导出双模量简支梁的挠曲线方程。随后,利用新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对悬臂梁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数值解法计算不同拉压模量下双模量悬臂梁的屈曲荷载,并通过计算结果对双模量材料的性能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0.
建立了T尾有限元模型,以及T尾带后机身等不同支持情况的动力学模型,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固有频率特性。为了简化计算规模,只进行一般地定性研究,忽略了T尾平尾有攻角、安装角或上反角引起的附加的广义气动力的影响,用偶极子网格法计算了临界颤振速度,并分析了不同的颤振特性。最后,得出后机身的不同支持刚度对T尾的临界颤振速度影响的趋势曲线。本次计算结果为以后的T尾的颤振分析打下了基础,为后机身的刚度分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